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严防死守第一次

来源: 作者:沈登柱 发布时间:2021-11-03 14:52:53

有一句话叫做防微杜渐,还有一个词叫做慎始。从这两个概念里,忽然就想到了一句大白话,就是作为标题的这句“严防死守第一次”。

任何事情,一旦有了第一次,就再也无法把持原来的底线,就会以此为开端,不断发生第二次第三次乃至无数次,直到麻木到无所谓。而第一次的踏出,因为陌生、恐惧、疑惑、羞涩、排斥、抗拒,发生起来总会不那么容易,不那么顺畅,不那么自然。而第一步一旦迈出,第一次一旦经历,则往往会因此彻底或者比较大幅度地改变原有的态度,对原来排斥、抗拒、反抗的事情变得逐渐地容忍,逐步地改变,并在以后的第二次直至若干次之后变得习惯和熟练,甚至成为个中高手,甚至超过原来逼迫或是诱惑、引领自己进入这个领域的那些人。

这完全可以算作是一个经得起考验的真理。自然,既然称得上是真理,就应该经得起正反两方面的推敲。正面的或是起码不那么反面的,诸如第一次吃螃蟹、第一次玩蹦极、第一次演讲、第一次独自远行、第一次上门推销、第一次登上讲台,等等,不胜枚举,第一次都会成为以后逐步熟练,逐步习以为常,逐步驾轻就熟,直至出类拔萃的肇始。

这却不是我今天要谈论的话题。今天要谈论的,恰是从那些负面事物的第一次所必然依照这样一条真理、规律,让人们对于本来排斥、抗拒乃至坚决反对的东西变得习惯、变得熟练、变得失去原来的所有立场和底线,甚至更严重。

战争时期,最具杀伤力和破坏作用的,不仅仅是战役战场上面对面的敌人,危害更大的恰恰是曾经的自己人——叛徒。叛徒的危害,因为对曾经的阵营的过细了解,本就十分的可怕;更为重要的,这些叛徒往往在叛变之后变成更加凶恶的饿狼,为了残害本来的同志比其他人更加残忍,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这些人之所以变成这般模样,往往也是因为在酷刑拷打之下,最终没能坚持住立场,向对手乞降,开始依靠出卖同志和组织换取活命的机会。有了这可耻的第一次,就如撕掉了最后的遮羞布一样,变得比老牌的敌人更加疯狂。

很多人,对于侵华日军的残忍都觉得匪夷所思。据说,这些刽子手在参军之前,或为学生、或为商人、或为农民、或为工人,都是普通百姓,对杀人的事,原本是恐惧、厌恶和排斥的,更说不上熟练。而正是这些人,最后却成了杀人恶魔。变化是有意识催生的,据披露,新被派到中国战场的日军,总会被逼迫着刺杀被绑的无辜中国人,当颤抖的刺刀第一次充满恐惧地刺向弱者的胸膛的时候,就完成了一个平民向恶魔的蜕变。这个经历过了第一次血腥杀戮的新手,从此就对杀戮变得从不恐惧,变得习以为常,变得得心应手,最终变成嗜血恶魔。还有比如,旧时的妓院,老鸨逼良为娼,也是从剥夺第一次开始的。这些人,就因为有了这个第一次,往往失去了重见阳光的信心和向往,变得麻木,甚至堕落。

举出这么多例子,主要是向所有掌握一点权力的人,对那些还未在贪腐路上卖出第一步的人敲一下警钟。

倒下的官员们,总会在忏悔材料里表达对人民对组织对家庭的深深的忏悔之意,翻开他们的阅历和成绩单就会发现,他们往往都有着曾经清白的历史、曾经辉煌的历程、曾经卓越的贡献。他们最终倒下,又往往因为没有抗拒住别人有意而为的第一次诱惑。综合这些案例,我们会发现,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对于官员手中的权利抱有特别的企图,他们对于官员的腐蚀和拉拢,也并不是一开始就那么直白,他们总是以小恩小惠、吃喝玩乐开始,逐步诱导、腐蚀手中有权的干部,逐步加大筹码拉其下水。而原本干净的官员们,也会因有了最初数额微小的贿赂和享受上的逐步习惯,变得对受贿、贪污、滥权麻木不仁、习以为常,直至变成彻彻底底的巨贪和罪人。

相信每一位国家工作人员,都怀抱着对辉煌事业的梦想和憧憬,期待着做出一番成绩。但前行路上,诱惑多多,务须时时警醒自己。面对诱惑,务必要严防死守自己的第一次,唯有如此,才可能拥有清白人生,才可能书写出自己的人生辉煌,才可能挥洒出人生的壮美诗篇。一旦忘记这一点,就有可能抵制不住诱惑,就会在危险道路上卖出自己的第一步,就会向诱惑伸出自己本应清白的手,就会一步步滑向罪恶的深渊。

(沈登柱)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