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让阳光来敲门

来源: 作者:邓平 发布时间:2024-04-25 14:09:47

没有阳光的日子是阴暗的、沉闷的,在未成年人的世界里阳光堪比空气和水。当心理健康问题在未成年人的世界里日渐突出时,当那一则则触目惊心的关于未成年以各种方式,向这个世界告别的新闻触动我们的灵魂时,我们不禁想问:孩子,这个世界如此美好,生命如此不易,为什么不珍惜呢?其实他们缺少的是一束阳光,我们成年人都有义务做那束主动敲门的阳光。

我是一名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工作者,学校将孩子的心理健康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学校有经过培训的心理健康老师,虽然达不到专业的水准,但老师们经过学习还是能切实地解决一些孩子们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班主任将每个班有心理健康倾向的孩子,作了相关的关心谈话并详细记录,方便长期关注这些孩子。

早在2021年,我校六年级有学生因为父母离异,家庭破碎等,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其中严重的那个孩子甚至有自残倾向。眉山市彭山区组织心理专家到学校,开展了:“珍爱生命,健康成长”的心理健康辅导活动。通过辅导,让学生们懂得了生命的来源、生命存在的意义、为谁而活和怎样活得精彩。那次活动不是只针对我们学校举行的,而是由眉山市精神文明办、眉山市志愿者服务联合会主办,彭山区社会治安志愿者协会承办的百场宣讲进百校(村、社区、企业)文明实践主题志愿服务活动。辅导课由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眉山心理专家库成员主讲。课后,自愿者们还对我校有心理健康倾向的孩子作了单独辅导,并和他们“一对一”结对,在生活中开导他们。并联合学校、家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关爱与疏导,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阳光,及时地照亮了孩子们成长的世界。

随手翻开三年前那几个孩子的心理健康档案记录,不禁感慨万千。

璇璇,12岁,女,出生一岁多父母离异,父亲再婚,继母生下一个男孩,一家和睦,璇璇的继母待孩子如同己出。由于最近父亲因外遇与继母离婚,璇璇不能接受眼前的事实,几度深夜向班主任倾诉、求助,上课时神情恍惚,脾气变得暴躁,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甚至上课顶撞授课老师,一改六年以来乖巧上进的形象,身为学习委员的她,成绩直线下降……

作为班主任的我,往事历历在目。璇璇几度向我求助后,我分别和她的父母进行了沟通,在了解事情的过程中启发家长怎样处理亲子关系,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同时全校孩子都参加了由眉山市精神文明办、眉山市志愿者服务联合会主办,彭山区社会治安志愿者协会承办的 “珍爱生命,健康成长”的心理健康辅导活动,有效转化心里的负能量。志愿者老师又采用了“一对一”的辅导单独对璇璇进行心理疏导。历时半年,通过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配合与努力,孩子终于能直面眼前的生活,重新回归到有阳光的生活里来。现在读初三的璇璇成绩优异,在校园里见到她时,她活泼开朗,已经活成了一束阳光。

还有一个叫冉的女生和璇璇有着相似的经历。她当时的情况要更严重一些,在她的手背上错乱着一些刀痕,她已经有了自残倾向。对她古怪的行为,很多同学都嘲笑她。我在班会课上给孩子们讲青春期的一些表现,让同学们多关心她。同样是参加了“珍爱生命,健康成长”的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后,志愿者老师又采用了“一对一”的单独辅导,然后由老师和家长交流沟通,三方默契配合,让孩子感受到来自不同层面的爱,同时时间也是最好的良药,冉由当初撕心裂肺的哭喊、控诉,变得柔和起来,最后慢慢地好转。现在如果你看到神采飞扬,积极上进的冉,你很难相信她曾经已到了茫然无助的边缘。

除了这些典型的事例,学校里还有很多性格偏执的孩子,他们有可能表现的很孤独,也有可能很暴躁,还有可能展现出颓废与叛逆……他们的成长较其他孩子更为艰辛,唯有爱可以将一切治愈。

如今学校里不仅有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档案,还要进行一年一次的心理健康测试,对测试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孩子,学校会第一时间安排学校的心理健康老师进行辅导,并与家长沟通,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或推荐家长学习如何处理亲子关系,推荐阅读《父母课堂》等,其中也可以听由彭山区社会治安志愿者协会在微信中推出的心理健康公益课,真正做到社会、学校、家长三方配合关注未成年健康成长。

爱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爱是一束光,也是有了悲悯心和责任感后的行动,这行动终将让社会的阳光、学校的阳光、亲人的阳光汇成强劲的暖流。让阳光来敲门,让孩子感知世界的美好,获得健康、快乐的成长体验,是我们每一个成年人刻不容缓的责任与担当。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