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以过硬作风,淬炼党员本色

来源:岳池县信访局 作者:杨森林 发布时间:2025-04-27 15:52:06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犹如一座灯塔,指引着党和国家事业前行的方向,关乎着民心向背、党的执政根基以及国家的兴衰成败。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已然成为推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关键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中央八项规定为肇始,作风建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曾经盛行的奢靡享乐之风逐渐式微,厉行节约成为社会新风尚;文山会海得到有效整治,党员干部得以轻装上阵,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这一系列显著变化,让人们真切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正能量,也深刻领悟到“八项规定改变中国”的强大力量。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一些地方和领域仍存在作风问题的“顽疾”,不良风气时有反弹回潮。部分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出现 “歇歇脚”“喘口气”的懈怠心态,甚至滋生出“小事小节论”“影响发展论”“行业特殊论”等错误思想,严重侵蚀着党的肌体健康。

作风建设需以钉钉子精神常抓不懈。面对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我们必须保持“马不离鞍、缰不松手”的定力,以“反复抓、抓反复”的韧劲,持续深化作风建设。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会所里的歪风”,到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作风建设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从细微处着手,以一个个具体问题的突破,带动整体作风的根本好转。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续发扬这一优良传统,紧盯“四风”问题的新动向、新表现,精准发力,坚决防止不良风气死灰复燃。

不正之风与腐败问题犹如一对孪生兄弟,互为表里、同根同源。在推进作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深刻认识到风腐交织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一些看似普通的享乐奢靡之风、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背后,往往隐藏着请托办事、利益输送等深层次腐败行为。因此,我们要坚持风腐同查同治,从“风”的表象深挖“腐”的根源,从“腐”的案例中洞察“风”的动向,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堵塞监管漏洞,铲除风腐问题滋生的土壤,全面加固中央八项规定的堤坝。

作风问题归根结底是党性问题。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必须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正本清源。一方面,要强化理论武装,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使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党内政治生活的熔炉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等制度,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让党员干部在思想交锋中查找问题、修正错误,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同时,鼓励党员干部走出“舒适圈”,积极投身到艰苦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去,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优良作风。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伟大征程中,党员干部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我们要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将作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以过硬的作风凝聚党心民心,以昂扬的斗志开创美好未来,让优良作风成为党员干部最鲜明的标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责任编辑:崔婷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