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婚姻是一份永远的责任

来源:广东省河源高新区百家鲜食品有限公司 作者:王丰雨 发布时间:2025-05-22 19:25:30

有些时候,世界突然变得很小。去年国庆节,我回老家姐姐家喝生日酒,居然碰到了至少10年未曾谋面的老乡阿蓉,原来她就租住在隔壁。第二天早晨,我被一阵吵架声惊醒,伴随着砸东西的声响,“乒乒乓乓”的非常刺耳。姐姐告诉我,阿蓉两公婆(姑且以夫妻相称)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间或上演全武行。我傻乎乎地问为什么呀?姐姐不经意回答:“哎,反正难说清。”

其实,阿蓉不辞而别已经是“第四家”了,关系仍然说不清道不明的。阿蓉这个男人在工地做泥水工,收入可以,但阿蓉没上班,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关键是孩子没户口,只能读那种民办学校,长大后生活、工作又怎么办呢?阿蓉本已心生不满,那男人喝了酒也借机耍酒疯,“战斗”始终处于一触即发状态。

曾几何时,浙江某学校有200多名学生,居然有28位妈妈不辞而别。我分析过“妈妈”出走的原因,有被拐骗的,原本就有作风问题的,但多数是厌倦了“七年之痒”的婚姻。每个人都有追寻幸福的权力,但不负责任的一走了之,短暂的新鲜、刺激过后,不仅变得索然无味,更要留下太多烂摊子,孩子最易受到伤害,自己不一定如愿。试想想,要是男方够出色、够优秀,多少人连个老婆都娶不到?

或许,没啥文化的老婆在外人眼里,跟我是两条道的人,本不该交集,但我对她心存感激,多少是真情流露。想当年,我和老婆是在打工时相识、相恋的,恰恰那是我人生最灰暗的时候,一穷二白、前途缈茫。第一次与还算女友的老婆回娘家,没想到岳父岳母都非常开明,不仅没要一分彩礼,甚至倒贴一笔钱,其实,之前老婆对我说,不管父母是否同意,她认定了我这个男人,是把屎也要吃喽。

老婆跟随着我在漂泊异乡吃了不少苦头,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我只能力所能及呵护她。自从我自告奋勇当起了家庭煮男,下班路上顺便买菜或日用品,将近二十年了,老婆几乎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爱老婆和孩子,最原始最朴素的情感,坚定了我发扬住家男人的光荣,仍旧沉醉于锅碗瓢盆交响曲……四年前,我的身体亮了红灯,老婆悄悄买回几本有关烹饪方面的书籍,没事就按步就班在厨房练习。我问她是不是不满意我的厨艺,老婆睛圈红了:“你要注意休息。”一句话,让我差点落了泪。

在我身边,家暴、离婚甚至喋血事件,让旁观的我也胆战心惊。家教出了问题,婚姻出了问题,实在是无比生动的教材。记得有首歌词打动人心: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爱情是人世间永怛的主题之一,或许爱情永远不会变老过于诗意,也需要现代方法保鲜。然而有些年轻夫妻说放手就放手,大玩婚外情、网恋,时不时搞个不辞而别,产生了诸多的社会问题。诚然情感问题往往也是心理问题,需要社会的心理救济机制及时抚慰、疏导,工会、妇联、调解委等组织履行职责充当第一防线,为夫妻、情侣沟通、交流搭建平台,但再专业的婚恋专家,也无法化解戾气横行、观念偏差。 

家庭是社会细胞,反思浙江那起丈夫将妻子碎尸案,如果说有的人比较自私、心胸狭窄,真正欠缺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加在法治观念淡薄,对待爱情和婚姻的态度自然偏激。从一个家庭的案例说开去,俗话说牙齿都要和舌头打架,家庭成员间,特别是夫妻间、婆媳之间不红脸、没矛盾的太少,即使不能相敬如宾,至少不该刀光剑影、鲜血淋漓。因为亲人始终不是对立的敌人,无须横眉冷对,更不必大动干戈,碰到口角和纠纷,将心比心换位思考,退一步海阔天空,避免针尖对麦芒。当双方情绪冷静下来,没有迈不过的坎。

有道是,百年修得同船渡。想想在茫茫人海中结为夫妻,那种概率就像买彩票中大奖,缘份值得珍惜,漫漫人生,往往比父母和子女更能彼此陪伴。梳理许多老人的“金婚故事”,能够相知相守,绝对不只有所谓的浪漫,每一个家庭、每一对夫妻,演绎柴米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的平淡,难免也会碰挫折和失落,正因为懂得相互包容、理解、激励、珍惜,看似平淡的温开水,却分享到无数温暖与温馨交融的甜蜜和幸福。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需要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润物细无声”的引导,但夫妻相处是门艺术,并没有太高深的理论。无论是照顾家人,还是抚育子女,贵在用真情与行为,传递责任和友爱,夫妻和睦、尊老爱幼、投身公益、教子有方等外化于形,内化于心,把优秀家风、乐善好施等品格一代代传承和弘扬。在社会价值多元化的今天,美满婚姻并非童话,必须远离利益和声色的诱惑,且行且珍惜。说到底,婚姻是对爱情的一份承诺,更是肩负的沉甸甸责任,需要我们每个人坚持对婚姻、爱情和家庭的正确态度,这才是婚姻的初心。你说,还有什么比幸福家庭更能让人牵挂、留恋的吗


责任编辑:刘华

上一篇:苔花

下一篇:隐形的翅膀

最新资讯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