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名高二女学生因为和室友闹矛盾,出现一系列负面情绪,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心理教师运用沙盘游戏与其建立信任关系,并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她觉察和改变不合理的信念,引导学生能够以积极的视角看待自己和他人,提高人际交往的技能。经过心理辅导,该学生的情绪困扰得到有效缓解,同学关系得到了一定改善,达到了预期辅导目标。
【关键词】沙盘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人际交往
一、个案概况
(一)个案基本情况
丽丽(化名),性别女,高二学生,17岁,无精神疾病史。由于和室友闹矛盾,长时间处于抑郁情绪状态,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由班主任老师转介到心理辅导室。父母在外打工,和爷爷奶奶生活。高中第一次住校,班级的纪律委员,学习比较努力。父母反馈丽丽从小性格比较内向且好强,爷爷奶奶从小比较宠她,有些自我为中心。
(二)班主任的谈话观察与反馈
丽丽在自习课上点名批评了同寝室的室友讲话,回到寝室后,和室友发生了冲突。最近一段时间,上课经常发呆,成绩明显退步。班主任多次找丽丽谈话,但丽丽对班主任不太信任,状况并未有改善,总是对班主任说“我没事”,有时候会说“人为什么要活着”等言语。
二、分析与评估
(一)生物学因素
青春期是一个荷尔蒙剧烈变化的时期,性激素的水平显著上升。这些变化不仅影响身体发育,还影响情绪和行为。青少年可能更容易感到焦虑、易怒和情绪波动。
(二)心理因素
1、内向特质:丽丽性格比较内向,内向的学生通常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容易在内心累积负面情绪。
2、自我中心思维:青少年时期,认知发展尚不成熟,可能会表现出“自我中心思维”,即认为自己是最重要的。
三、制定与实施辅导方案
(一)辅导目标
纠正丽丽的认知偏差,调整不良情绪,鼓励积极的社交行为,不再因为被孤立贬低自己,能够融入班集体。
(二)辅导方法
1、沙盘疗法:沙盘游戏是一种非语言治疗的工具,可以绕过语言的障碍,直接触及来访者的情感和心理状态,从而迅速建立起一种深层次的联系。
2、认知行为疗法:每一种特定的心理障碍都有其特有的信念、认知及行为策略。咨询师寻找各种方法和机会修正来访者的不良信念,从而引起认知改变,并逐渐为来访者带来情绪和行为上的持久变化。
(三)辅导过程
1、建立信任关系,同理接纳(第1次心理辅导)
丽丽是班主任送到心理辅导室,并非自愿接受心理辅导。刚到办公室时,头一直低着,不愿意说话。我感觉到了她的抗拒,于是邀请她玩沙盘游戏,共同商定好用25分钟的时间自由摆放沙具,用15分钟的时间一起探讨沙盘的内容。
图1 丽丽沙盘作品《光》
丽丽给自己第一次创作的沙盘作品取名为《光》。她解释道:“希望自己能够穿越重重黑暗,去冒险,去探索这个世界”。
心理老师:这个沙盘中的沙具哪一个沙具代表你自己?
丽丽:这个小女孩。
心理老师:小女孩此时此刻,心理在想些什么呢?她有着什么样的情绪?
丽丽:她很想离开这个地方,去冒险,去探索世界,去自己任何想去的地方。很难过,也很焦虑。
我问丽丽,这个沙盘和她的生活,有什么相似之处吗?她指了指沙盘中一个橙黄色塑料线缠绕的小球告诉我,她现在的生活就像小球一样混乱、一团乱麻的感觉。之后我们继续谈论她的作品。
心理老师:这沙盘中哪些沙具对你来说有特别的意义?
丽丽:星星、月亮和太阳代表了光芒。划船的小人代表要勇于接受挑战。桥代表了过去和未来的连接。棺材代表了人最后死亡的归属。
心理老师:老师在这个画面中看到了小女孩面对生活中一团乱麻的事情时,仍然在坚持着迎接挑战,她自己就是黑暗中的一束光,我相信她一定能穿过现在的黑暗,走向未来,去探索这个世界,去往想去的任何地方,在生命的最后能对自己说一句不虚此行。
我拍下沙盘的图片打印出来,作为礼物送给丽丽,由班主任转交给她,见图2。
图2
2、改变不合理认知,宣泄情绪(第2-3次心理辅导)
在和丽丽交谈过程中,发现她对于发生的一些冲突具有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导致了负面情绪。于是我指导丽丽完成了五栏表(见表1),通过思考这些问题,丽丽开始反思自己的很多想法是不合理的,并寻找替代性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