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这可是我们辛苦挣来的血汗钱啊!”2024年3月,江某等人拿着胜诉判决走进市中区法院执行局。14起劳务合同、买卖合同纠纷案背后,是农民工被拖欠的血汗钱和商家的材料款共计25万余元。从“查无财产”到“悉数到账”,法院执行干警以“如我在执”的信念,奋力破解“执行迷宫”,用司法力度托举起民生的温度。
“隐身”老赖藏猫腻 抽丝剥茧锁踪迹
2023年至2024年间,江某等人跟随王某在多地承接老旧小区电梯改造工程。工程结束后,王某却以“经济困难”为由拖欠款项。2024年8月,多次追讨无果的工人、商家向法院提起诉讼并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刚进入执行时便遇难题,执行人员未发现王某名下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手机号码已成空号,无法联系到王某,案件的执行陷入泥潭。通过执行110团队持续数月的走访调查,层层分析并分类汇总有价值的线索,研判出被执行人王某活动的大致轨迹。执行110团队秉持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热忱,经过数日的蹲守,终于在3月27日发现了王某的踪迹。随后,执行人员将王某拘传到庭进行询问。
无隙可乘现端倪 刚柔并济破僵局
“这账户和手机号都是我朋友他们的!”现场搜查令人震惊、让人愤慨,“执行110”团队发现其随身携带的两部手机中近三个月资金往来较大。面对“为何有钱承包工程却拖欠工钱”的质问时,王某仍狡辩“资金周转困难”。执行人员当即以对王某实施司法拘留。拘留所内,执行法官对王某逃避执行、拒不履行的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与释法说理,王某心理防线崩溃,深刻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具结悔过,紧急联系家属筹集15万元,并签订书面承诺:“4月30日前付清余款,并且由其朋友提供担保。”
双重震慑显威力 民生权益终落地
承诺期限届满之日,王某并未兑现其诺言。执行法官双管齐下,立即裁定冻结担保人银行账户,并向王某送达了《拒执犯罪预告书》。在高压态势下,5月15日下午,王某及其担保人主动提着8万元现金赶到法院履行义务。由此14起劳务合同、买卖合同纠纷案顺利执结。
该系列案的顺利执结,是区法院践行"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理念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区法院将持续以"民心"为导向,深化"执行110"快速反应机制,持续加强涉民生案件的执行力度,使纸上权益更快变成百姓手中的"真金白银",以司法利剑守护嘉州大地的烟火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