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合江县法院荔江人民法庭的调解室内,一对剑拔弩张的同事纠纷迎来暖心转折。荔江人民法庭通过适用“审执一体”机制,仅用三天便将一起同事间因口角纷争升级为肢体冲突的健康权纠纷圆满化解,被告当庭兑现赔偿承诺,实现“案结事了”的司法愿景。
矛盾升级 该案的当事人刘某与曾某是昔日并肩工作的同事。2024年12月5日,二人因工作琐事点燃矛盾导火索,从言语争执演变为肢体冲突。冲突中,刘某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右眼、面部损伤。尽管公安机关已作出行政处罚,但3000余元医疗费用的赔偿问题始终让刘某如鲠在喉,让这对曾经的同事渐成陌路,刘某遂将曾某起诉至法院,要求赔偿损失。 破解僵局 承办法官受理案件后敏锐察觉,此案若直接判决可能激化矛盾,为避免“小案”酿成“大案”,法官迅速启动调解程序,安排原、被告双方进行协商。调解现场,驻庭调解员从同事情谊为切入点,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另一方面,法官向曾某阐明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和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情与法的双重叩击下,曾某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刘某亦主动放弃了部分诉讼请求,曾某当庭向刘某支付了全部赔偿费用。 这场春风化雨般的调解,是荔江法庭充分运用“审执一体”机制化解纠纷的生动实践。近年来,面对辖区内各类案件数量迅速增长挑战,荔江法庭主动运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手段,积极关注矛盾纠纷的诉前化解与诉中履行。 该案亦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法庭的现实演绎。当法槌落下时,不仅定分止争,更让破裂的人际关系在司法温情中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