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货款纠纷,今天终于了结了!”2025年5月14日中午,在屏山法院龙华法庭的电子屏幕上,被告陈某通过"云上法庭"系统向原告张某完成24000元转账后,各方当事人望着彼此斑白的双鬓相视而笑。这场持续十余年的买卖合同纠纷,在龙华法庭承办法官蒋唯的悉心调解下终于画上圆满句号。
2014年,薛某、杨某向经营木材生意的伍某支付5万元预付款订购货物。后因货物交付问题产生纠纷,薛某、杨某主张仅收到价值1.6万元的货物,剩余3.4万元的货物未收到,而薛某、杨某将3.4万元的货款转给了伍某,而伍某坚持剩余货物已通过中间人交付。十年来双方多次协商未果,矛盾日渐加深。从以前的友好生意伙伴,到拒绝接听对方电话……
受理该案后,蒋唯法官仔细梳理数十页泛黄的交易凭证,发现关键中间人早已失联,双方各执一词,案件陷入"事实查明难、证据固定难"的困境。
"不能让陈年旧账成为群众的心结。"蒋唯法官创新采用"三步调解法":先通过类案检索展示相似判例,用可视化方式释明法律后果;再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用"背对背调解"化解对立情绪;最后借助"云上法庭"突破时空限制,让身处异地的当事人实时对话。从2025年2月开始,累计和原被告双方电话沟通60余次,原告的心结逐渐解开,被告也从一开始的抗拒,到最后同意法官的调解方案,经过承办法官与双方多次电话沟通协调,最终同意各自按照相应的比例分担那十年前不翼而飞的3.4万元货物损失。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耐心调解,伍某最终同意当庭支付剩余货款,杨某也自愿放弃利息主张,双方跨越十年的心结在云端消融。
"当年订货时我头发还乌黑呢,现在孩子们都成家了,我头发也白了不少了。"视频连线中,杨某和薛某的感慨道出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这场调解不仅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更彰显了司法为民的温度——审判席前摆放的"立审执一体化服务指南",执行通知书模板等便民材料,正是屏山法院践行"一件事一次了"改革的具体写照。
近年来,屏山法院龙华法庭深入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创新牵牛花"三全调解"机制:全流程调解覆盖立审执各环节,全要素调解整合人民调解员、乡贤等社会力量,全时空调解运用5G智慧法庭打破地域壁垒。2023年以来,通过"云调解"方式化解纠纷160余件,为当事人节约诉讼成本80余万元,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司法承诺,考虑到大多数当事人白天上班,每周利用周二、周三、周四午间和晚上开通“牵牛花”午间、夜间云上法庭通道,以人民为中心,做到便民利民,悉心沟通,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十多年后双方通过云上调解系统再次隔空握手,矛盾纠纷化解后依然是好朋友,我心里由衷为他们感到高兴,希望该案各方当事人以后还能继续进行生意合作,我们要继续秉持"如我在诉"的司法理念,让每一起案件的办理既彰显法治力度,又传递司法温度,在定纷止争中书写新时代"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崭新篇章。”蒋法官在办案手记中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