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屏山县人民法院:巧用“活水养鱼”思维,护航非遗企业“轻装再起航”

来源:屏山县人民法院 作者:屈友笛 发布时间:2025-05-09 18:09:25

今天,屏山县人民法院新安法庭以“如我在诉”的司法担当,成功调解两起长达十年的民间借贷纠纷,既为民营企业卸下“历史包袱”,更为非遗文化传承注入“法治活水”,实现矛盾化解与文化保护的双重社会效益。

十年困局:企业“续命钱”成发展“绊脚石”

2014年,四川省屏山县某航运有限责任公司因经营周转困难,向某英、某平两位债权人借款30万元,双方约定以公司船舶经营收益分期偿还。然而,受航运市场波动、船舶维护成本攀升及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企业资金链长期紧绷,债务履行陷入僵局。债权人多次催讨无果后诉至法院,要求企业一次性清偿本息。

案件审理中,承办法官发现:航运公司系屏山县金沙江号子(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核心传承载体,其运营的3艘货运船舶既是生产工具,更是金沙江号子“喊号”“领号”“应和”等传统技艺的活态展演空间。若简单判决强制执行,企业或将面临停摆风险,金沙江号子“船工号子传习所”“水上实景演出”等非遗保护项目恐遭“断流”危机。

在庭前法官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被告称“十年前某英、某平两位把积蓄借给公司渡难关,这份情谊我们始终铭记。但这些年航运市场‘跌跌不休’,仅维护非遗展演船队就掏空了家底,我们付的利息早已远超本金,如今实在拿不出更多钱了。

被告方出示十年间累计支付的利息凭证,总额竟达本金1.3倍:“我们不是赖账,是真心想还钱,但若再按高息算,企业只能倒闭,非遗号子传承人团队也要散伙。法官了解双方本是亲戚关系,认识几十年了,如今却为了借贷闹上法庭,庭前两人争执不休,互相指责,调解陷入僵局。法官果断开庭,庭审中一边耐心解释“利息只能按照LPR的利率”等法律规定,一边分析强制执行对双方的影响,劝两人别为钱伤了几十年交情。经过反复劝说,某英,某平同意放弃利息,老李承诺四年内分期还清本金。法官的耐心调解释法明理,不仅化解了矛盾,也给两人的情谊留下了转圜余地。以“法理为经、非遗为纬”穿针引线,循循析利弊、娓娓诉衷肠,终令原告弃息取本,情法交融化十年坚冰。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