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川大竹农商银行金融服务护万象 “金融底肥”润春耕

来源:大竹农商银行 作者:李丽晴 发布时间:2024-05-10 15:34:06

农业是国之根本,是广大人民群众“吃饭”的工程。四川大竹农商银行坚守服务“三农”的农商本色,不断夯实为农举措,拓展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为县域农业产业的蓬勃发展添足“金融底肥”。

务实高效 助推特色产业发展

每逢三月,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大竹县香椿萌芽香飘万里,漫山遍野的一抹红,成为当地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香椿被誉为“树上蔬菜”,在大竹县已有500余年的栽培历史,该县也因此被称为“中国香椿第一县”。该县的香椿香气浓郁、质量上乘,是该县“六大名片”之一,香椿产业发展颇具规模。石河镇是大竹县巴山香椿芽品的种植示范区、产业核心区、万亩优质香椿示范基地,还辐射带动杨家、清河、月华等乡镇发展香椿种植,形成全县香椿产业发展带。走进石河镇的香椿种植基地,鲜嫩的香椿竞相生长,香味沁人心脾,这片丰收美景的背后,离不开大竹农商银行的默默支持。

达州市大竹县石河镇某某村经济合作社成立于2019年10月,经营种植香椿500亩,亩产量达300斤,年产量合计15万斤,是石河镇颇具规模的香椿种植基地。2024年,该合作社为扩大香椿种植基地,急需资金支持,大竹农商银行在“一村一座谈”走访中,了解到该经济合作社的情况,马上安排客户经理深入合作社种植基地进行现场调查,以最快的速度为其授信200万元,及时有效解决了该合作社的燃眉之急,种植基地得以扩大升级。截至目前,大竹农商银行累计支持香椿产业96笔、金额6464万元,有效带动县域香椿产业发展。

近年来,为真正把香椿产业做大做强,打造成富民的支柱产业,大竹农商银行始终坚持“金融为民”思路,践行服务“三农”使命,全力助力乡村振兴,把基础金融服务与信贷金融支持等有机结合起来,紧扣县域经济特色,以香椿为“媒”,主动对标,积极助推香椿产业发展,紧紧把握支农定力,与相关部门沟通,及时梳理、剖析收集信息动态,根据香椿种植户经营的实际规模,对其进行信贷授信,将信贷服务融入香椿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助力香椿种植户实现产业发展升级。同时,为有效满足香椿产业资金需求,全力保障香椿产业发展,大竹农商银行提前准备充足的现金、零钞,充分保证香椿收购期间机构现金供应充足;并增加对自助设备的维护次数,及时做好现金补充,确保自助设备24小时运营正常。

坚守定位 服务春耕备耕生产

谷雨时节是每年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也是水稻插秧的最佳时期。大竹县各乡镇的种粮大户、农户纷纷行动起来,田间地头又开始忙碌了起来,其中也不乏大竹农商银行客户经理的身影。

农业是农商银行的“本业”,为进一步服务好一年一度的春耕,大竹农商银行认真践行“四千精神”,号召客户经理走到广大农户身边,为春耕备耕提供距离最近、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金融服务。

月华镇是大竹县糯稻产业发展的重心,素有“糯稻之乡”的美誉,该镇通过糯稻生产的“东汉醪糟”更是驰名全国,因此该镇有不少糯稻种植大户,邓某某就是其中之一。邓某某与其子共同经营家庭农场,主要种植糯稻,在月华镇的“种稻人”中小有名气,作为产业领头人,邓某某父子在今年预感糯稻行情有进一步向好趋势,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扩大规模,但前期投入让他们犯了难。这时候,他们想到了一直以来合作良好的大竹农商银行。在现场了解邓某某父子的经营生产状况后,大竹农商银行客户经理通过综合额度测算,通过线上贷款的方式,为父子俩授信50万元贷款,而且是随借随还、手机支用,有效适配产业发展的波段性金融需求,帮助邓某某家庭农场在今年春耕扩大生产规模。

大竹农商银行积极践行农村金融“主力军”职责,认真落实“需求早调研、授信早核定、资金早筹措、计划早安排、贷款早投放”要求,在尽力满足农民春耕生产资金需求的基础上,拟定了全年涉农信贷计划、普惠涉农信贷计划、春耕备耕信贷计划,并持续开展全县“进村入户”活动,对县域春耕生产资金进行需求调查,全面摸清了相关贷款的融资需求。截至目前,大竹农商银行累计发放支持春耕备耕贷款59户,合计金额8120万元,为全县春耕备耕工作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服务保障。

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大竹农商银行将继续立足县域具体情况,坚定不移向政府方针政策靠齐,抢抓时间窗口,发挥金融助农功效,不断挖掘农村地区金融需求,不断提升支农助小业务能力,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壮丽誓言,用金融之力为农村发展施好肥、添足水,呵护县域农业产业茁壮成长、蓬勃发展。

(李丽晴)

 


责任编辑:双优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