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社区矫正法》《四川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试行)》规定,巴州区社区矫正管理局立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探索开通“绿色通道”,用人性化的审批、管理、销假等方式解决涉企社区矫正对象外出经营问题。
排查到位。各司法所对涉民营企业的社区矫正对象进行了全面核查和认真梳理,对28名符合条件的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进行了登记造册。
综合评估。对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的基本案情、矫正期间的表现、企业经营情况、请假需求等事实,认定是否适用审批“绿色通道”。
严格审批。对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赴外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范围与事由、申请方式、审批流程以及请假模式等进行细化,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准假审批时间,一次审批有效期最长可达六个月。
加强监管。将被批准外出的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列为重点监管对象,依法采取电话联络、实时视频等方式加强动态管理,并委托目的地司法局协助管理,保证既“出得去”也“管得住”。
今年上半年,巴州区社区矫正管理局依法依规审批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外出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活动35人次,未发生脱漏管情形,在促进社区矫正对象更好地融入社区、回归社会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据统计,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所在的民营企业上半年营业额达336.57万元,纳税额16.7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