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看“一江法庭”边际司法协作如何筑牢绿色司法屏障!

来源:合江县人民法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7-05 11:10:59

image.png

7月4日,合江县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丁剑、合江县法院行政审判庭(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赵益平走进《泸法麒麟法治访谈》,在线向观众、网民朋友深度解读了“泸法麒麟·一江法庭”边际司法协作模式筑牢长江上游绿色司法屏障新举措。

什么是“泸法麒麟·一江法庭”边际司法协作模式?

image.png

“泸法麒麟·一江法庭”边际司法协作模式是“泸法麒麟”八大工作模式之一。合江县地处川渝黔三省结合部,具有长江赤水河交汇处的区域优势。

近年来,合江县法院围绕党中央、省市县委和上级法院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以“协同筑牢长江上游绿色司法屏障”为目标,坚持内外发力、多向互促、跨域联动,充分发挥环资审判职能作用,探索形成“审判专业化建设+多元化综合治理+跨区域联动协作”的“三位一体”环境资源审判模式,以实际行动来守护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边际司法协作对于护航长江上游绿色生态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image.png

一方面有助于打破地域壁垒,构建系统性保护理念。通过边际司法保护,打破行政区域的壁垒,有助于对流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系统性、整体性保护。另一方面保障法律统一适用,维护公平正义。确保毗邻地区法院类似案件类似判决,而不是定罪量刑出现畸轻畸重,这就需要加强沟通协调,保障法律的正确统一适用,维护司法权威。

边际司法协作通过哪些方式实现?

image.png

一是在建立合作机制中实现协同效应。与江津区法院共同签署《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体化司法协作框架协议》《关于建立川渝司法协作生态保护基地框架协议》等3个协议。

二是在共建“保护基地”中提升修复效能。与江津区法院在两地水域相连的长江流域“中坝岛”,建立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渝司法协作生态保护基地,设立川渝两地首个环境资源司法协作巡回法庭,共建长江上游珍稀动植物川渝司法协作生态保护基地,打造“泸法麒麟·川渝司法协作环境资源保护法治文化长廊”,共同筑牢“保护屏”。

三是在深化交流协作中托举绿色发展。开展跨区域增殖放流、普法宣传、新闻发布会等系列活动。从而深化交流合作,筑牢环境保护的司法城墙。


责任编辑:孟桂壮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