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来源:广安经开区执法与应急局 作者:杨强 发布时间:2025-07-14 16:32:45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党群关系的“晴雨表”。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党风政风为之一新,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在基层这个联系群众最紧密、政策执行最前沿的阵地,如何让八项规定精神真正落地生根,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回答好的重要课题。

基层是展示党的形象的“第一窗口”。群众往往通过身边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来评判党的作风。当前,仍有少数基层干部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等形式主义问题,惠民政策落实中的“中梗阻”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看似细微的作风问题,实则会严重侵蚀党的执政根基。相反,当基层干部真正把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服务群众时多一分真诚、少一分敷衍,就能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的为民初心,筑牢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基层是检验政策成效的“试金石”。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民生保障到基层治理,各项政策最终都要靠基层来落实。如果基层干部作风不实,再好的政策也会在落实中变形走样。比如个别地方出现的“面子工程”“数字脱贫”等问题,究其根源都是作风不实的表现。只有基层干部以严实的作风推动工作,才能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基层是维护群众利益的“前沿哨所”。基层干部直接面对群众,其作风问题往往直接损害群众利益。从扶贫领域的“微腐败”到惠民政策落实中的“优亲厚友”,这些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作风问题,严重啃食群众的获得感。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基层干部划出了清晰的行为底线,只有严格执行,才能守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进每个角落。

当前,基层落实八项规定仍面临一些现实挑战。一方面,基层“熟人社会”特征明显,人情往来容易滋生作风问题;另一方面,监督力量相对薄弱,存在“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现象。破解这些难题,需要多管齐下:既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基层干部筑牢思想防线;也要创新监督方式,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升监督实效;更要强化执纪问责,对顶风违纪行为露头就打,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钉钉子精神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这个“神经末梢”持续发力,让好作风化作春风细雨,滋润百姓心田,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筑牢根基,以优良作风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责任编辑:崔婷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