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民心守护:党员干部冲在前 防汛救灾一线显担当

来源:泸州市龙马潭区小市街道 作者:吕圣林 发布时间:2022-06-29 10:25:26

暴雨倾盆,狂风肆虐!6月26日夜间在龙马潭区突发暴雨。小市街道杜家街社区金山路335号院坝发生塌陷事故,堡坎倾斜严重,带来楼栋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到周边62户,200余名居民安全。收到险情后,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三级党组织立即赶赴现场,把抗灾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考场”,主动作为、勇当先锋,不计得失、向险而行,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尽可能将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党组织迅速决策,果断处置。

6月26日下午龙马潭区连发多个暴雨预警。由于小市街道老旧小区众多,城市基础设施薄弱,遇到极端天气容易出现重大险情。晚23时40分,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小市街道党工委陈健平与值班领导迅速召集值班人员在辖区开展以雨为令隐患巡查工作。

1656469737937.png

晚23时55分,泸州气象局再次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凌晨0点20分,值班室接到杜家街居民小组长刘范荣的电话:“金山路335号院坝发现塌陷事故,出现重大险情,请求救援!”街道党工委书记、带班领导陈健平迅速带领人员赶到现场,发现现场20多米堡坎出现严重塌陷,危及3个单元房屋根基,100多米电杆倒塌、周边燃气管网、变电器出现严重损毁,极易发生爆燃事故、触电事故,严重影响62户居民安全。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小市街道党工委当机立断、迅速决策:“必须抢在危险到来之前将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迅速通知街道派出所、三分之二街道备勤干部、社区干部前往现场开展人员撤离工作。派出所民警在现场开展打围排险工作的同时,街道、社区干部挨家挨户敲门开展撤离动员,同时紧急联系周边4家宾馆为紧急救援提供场所保障。仅仅经过1个多小时的奋战,62户,200名余居民成功转移,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将可能受灾群众全部安全撤离险情。同时迅速将险情上报区应急办、区值班室、区住建局、区自规局,获取上级部门支援,联系相关技术人员开展房屋鉴定、地质灾害分析等相关工作,避免发生次生灾害。

1656470037173.png

悬着的心刚刚放下,凌晨3点34分,电话再次响起:“金山路居民楼旁边另一小区附近出现高层堡坎坍塌,造成车辆发生侧翻和摩托车掩埋!”救援人员迅速赶往现场,发现15米高层堡坎发生塌方,一辆汽车出现侧翻后砸伤其余3辆汽车,5个摩托车被塌方泥石掩埋。威胁周边140余户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抢险救援队伍到达现场立即组织打围,党员干部们彻夜未眠,轮流开展应急值守,防止居民再次入户,只为给群众带去一个“平安夜”。

抢险过程科学决策,各方响应及时,抢险救援工作有序开展。

1656470115337.png

灾情发生时,三级党组织(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高度重视,对重大极端天气及时预警、组织抢险救援行动迅速、应急救援人员响应快。灾情当前,党员干部有召必应、使命必达,30余名党员立刻赶往现场,其中不乏一些社区高龄居民小组长,他们彻夜奋战、入户动员、疏散群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作为一名老党员的初心使命。

抢险过程上下干群一条心,本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则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小市街道迅速制定应急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分组开展灾民安置、秩序维护、排危工程处置、后期保障与舆情等工作,有效落实“防”“避”“治”工作举措,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1656469900234.png

雨晴后,立即对两个垮塌点开展恢复重建工作,按照应急工程建设要求,对接区住建局、区应急局、区自规局协助开展房屋鉴定、地质灾害分析、水电气抢修等工作,确保迅速消除安全隐患。目前,现场指挥部下设的现场清淤、电力、燃气等小组同步开展工作,已调配挖机、铲车、渣土运输车等大型机械设备3台,各项救灾工作正有序进行。

干群合力开展灾后重建,迅速推动居民生产生活恢复正常。

为避免后期再次发生灾情,小市街道成立灾后抢险工作专班,组织人员轮流在灾后抢险工程现场做好工程监督工作,在确保施工安全、保障施工质量的同时抢抓工期,尽快完成灾后抢险工程;采取分段实施工作方案,搭建临时便道,在确保居民出行安全的同时方便群众出行;落实人员清理受灾后的公共场所卫生,挨家挨户上门进行群众安抚,收集群众困难与意见,帮助受灾的群众进行居家消杀。

目前,居民出行便道已建设完成,正在组织在外安置居民有序回迁,逐步完善通气、通电、通水工作,推动群众灾后生活步入正轨。之后,小市街道将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加固塌方区域堡坎,完善污水管网改造,开展汛期树木排危,全力保障汛期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吕圣林)

责任编辑:杨睿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