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锚定“四个全力”全面护航“五一”安全稳定

来源:峨边彝族自治县公安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4-30 10:26:39

峨边彝族自治县公安局在市局党委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五一”安保维稳工作主线,坚持最高政治站位、最强稳控措施、最严监管要求、最佳工作状态,全力做好安保维稳各项工作。节日期间,取得了森林火灾、重大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涉警负面舆情“四个零发生”的工作成效,确保了全县政治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为来峨旅游的广大游客群众营造了良好社会治安环境。

一、坚持最高政治站位,全力打好安保维稳主动仗。一是建强组织架构。成立“五一”安保维稳领导小组,设立联勤值守调度、情报信息、涉访维稳等10个专班,形成局“一把手”负总责、值班局领导牵头、各部门主要领导具体负责、全体值班民辅警共同参与的一体化工作格局。二是强化部署发动。县局制定印发了《工作方案》,明确各警种部门职责分工,严格执行等级勤务加强型联合指挥部,确保指令统一下达、力量统筹调度、机制紧密衔接,着力提升安保工作质效。三是优化运行机制。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李平坐镇县局联合指挥部,密切关注治安动态,统筹调度安保力量,值班局领导及时下达工作指令,妥善处置各类情况;运用勤务指挥远程视频系统,每日召开2次视频调度会议,调度各辖区派出所安保维稳工作开展情况。

二、坚持最强稳控措施,全力打好社会整体防控仗。一是高频开展治安巡逻防控。进一步强化公安武警联勤巡逻,坚持每天20名机关警力下沉基层开展街面和笋山巡逻,在采笋区设置帐篷警务室6个、便民报警服务点12个,接待群众来访30余人次,切实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同时备足30人应急处突力量应对各类突发案事件。二是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以“矛盾纠纷大起底大排查”行动为抓手,组建了6支由民辅警、村干部、“德古”、司法调解员等24人的“笋山调解队”,深入采笋一线开展常态化走访排查,及时发现并化解因采笋范围划分、劳务报酬、生态保护等引发的矛盾纠纷。节日期间,共排查矛盾纠纷19起,化解19起,化解率达100%,有效防止了“民转刑”“刑转命”案件的发生。三是严打整治突出违法犯罪。结合“破案会战”行动,对各类违法犯罪出重拳、下狠手、零容忍,创造最优治安环境。节日期间,受理行政案件3起,破获刑事案件3起。

三、坚持最严监管要求,全力打好隐患清零攻坚仗。一是强化治安隐患整治。积极联合县市场监管局、县消防队等部门开展“五小场所”整治行动,期间,出动警力160余人次,深入娱乐场所、网吧、出租屋、宾旅馆、足疗按摩店、废品收购站等各类重点场所开展集中清查行动2次,排查整治安全隐患16处,有力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二是狠抓危爆物品管理。组织警力对4个配枪单位、4家民爆单位、1家烟花爆竹批发单位和9家易制爆单位开展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3处,并责令整改完毕,坚决防止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和公共安全事故。三是抓实交通安全管控。交警大队全员上路,在高速进出口、黑竹沟景区等衔接路口设立值勤点位7个,街面巡逻组3个,国省干道巡逻组2个,切实做好关键点位的交通疏导管控,全面开展道路交通专项整治行动。“五一”期间共查处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57起,其中涉酒醉驾2起,无证驾驶21起。同时,全县设置免费停车位近2358个,黑竹沟景区周边开放停车位1000个,切实为广大游客提供旅游便利。

四、坚持最佳工作状态,全力打好队伍管理持久仗。一是严格值班备勤。全县公安机关按照上级要求,严格执行高等级勤务和加强型联合指挥部,坚守岗位,履职尽责,确保关键时刻快速反应、高效处置。二是做实爱警暖警。全面掌握民辅警“急难愁盼”,坚持科学用警,落实分管局领导看望慰问制度,到派出所和一线开展“温暖送一线”活动,确保民警始终以良好的状态、旺盛的斗志投入安保维稳工作中。三是强化督导检查。成立督察工作专班,对全局各部门值班人员组织专项检查2轮次,整改问题3处,以督促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