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我发现消失两年的黄某某在老家喝喜酒”!近日,法院“执行110”专线响起,周末值班的“110”干警闻令即动,外勤值守人员10分钟内完成集结,在夜色中精准锁定被执行人。面对浑身酒气的黄某某,执行干警规范开展现场处置,将人带至定点医院进行拘留前体检,全程执法记录仪摄录,以"执行铁军"的雷霆之势彰显司法权威。
2020年3月底,被执行人黄某某因在云南省玉溪市承包建筑工地急需资金,向申请人借款50000元,收到款项后向申请人出具借条一份。之后被执行人一直未归还本金和利息。无奈之下申请人将黄某某诉至法院,判决生效后,黄某某依旧未履行其义务。2023年3月2日,申请执行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由于被申请人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一直无法取得进展。
将黄某某带回泸县法院后,执行法官主持双方就还款事宜进行协商。申请人要求被执行人支付欠款,被执行人表示当天无能力付款,承诺在2025年4月底付清欠款本息。申请人对被执行人的承诺失去信心,双方协商未果,我院决定对被执行人实施拘留。到了看守所后,黄某某终于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主动表示这几天正在收工程款,关进去后无法再去收款,要求法官再次进行和解。
调解室内灯火通明,法官采取"背对背"调解策略:一方面向申请人释明,拘留是执行手段,不是执行目的,而是引导被执行人建立还款意愿,主动报告对外债权等财产线索;另一方面向被执行人黄某某家属释明拒执罪法律后果。当时针指向凌晨1点,这场历时5小时的拉锯战终于出现转机。
凌晨2时1分,双方最终达成附条件和解协议:黄某某承诺5月31日前偿还5万元本金及利息;其妻、儿媳以其财产为黄某某提供执行担保;申请人同意解除账户冻结以便黄某某催收工程款。执行法官创新采用"双向承诺书"制度,既确保被执行人经营空间,又通过担保财产筑牢权益保障防线。
从暮色四合到晨光熹微,变的是时钟的刻度,不变的是执行110团队确保线索不过夜的决心和守护公平正义的初心。当申请人在和解协议上按下手印时,窗外星光正好,这星光映照着司法为民的承诺,更照亮了诚信社会建设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