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被称为“东方经验”“东方之花”,是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一道防线”,在基层社会自治过程中具有基础性作用。资中县人民法院银山人民法庭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到指导人民调解工作中,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锚定基层治理基石,通过“精准赋能、掌灯引路、双向互动”,推动法治、德治、自治深度融合,让“东方经验”在解纷止争、促进和谐中焕发新活力,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法治动能。
精准赋能,做好调解力量的“充电站”
“以前调解纠纷全凭经验,现在有了法律思维的加持,感觉调解工作更有思路了。”资中县银磷社区调解员吴红跟班参与调解了一起相邻关系纠纷案件后如是说。
银山法庭坚持“强基固本”理念,以村社调解员、乡贤能人及网格员等基层纠纷化解的基础力量为核心,采取“培训+实战”双轨赋能机制,增强基层调解能力。实战培训主要是邀请调解力量跟班学习,通过全程参与案件调解,培养法律思维和调解技巧,提升综合调解能力;集中培训则在法庭“陈说心语”工作室开展,以老法官陈建为核心培训力量,重点围绕法律规定、调解技巧并结合案例分析开展定期培训,整体提升人民调解队伍的基础功底。自2024年以来,法庭累计开展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11次,专项培训基层调解力量94人次,人民调解员培训覆盖率达100%。
掌灯引路,当好人民调解的“指路灯”
“法官,太感谢你了,我的事情村上已经协调处理好了。”一起涉及土地纠纷案件的当事人黄某,向法官打来电话要求撤诉。为妥善处理纠纷,法庭在办理过程中查阅了大量档案,实地走访勘察,最终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土地发包取得。虽然土地的发包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围,但为实质解决问题,法庭向黄某所在村提出建议并指导调解工作,最终通过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妥善化解了一系列纠纷,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
近年来,银山法庭不断延伸审判职能,加大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力度,积极发动和依靠群众,把矛盾化解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当好人民调解的“指路灯”,全面推进基层“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累计指导调解大小纠纷150余件,调解协议的规范性大幅提升,重点指导化解的多起重大风险纠纷获得了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
畅通衔接,织密基层共治的“一张网”
“效率真的是太高了!”刚刚经历完人民调解与司法确认无缝衔接的陈某感叹道。从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调解并出具“人民调解协议书”,再到人民法庭出具裁定书进行司法确认,一起民间借贷纠纷在半天之内妥善处理,这得益于法庭与人民调解委员会之间高效的沟通联络。
担心程序麻烦、协议没有强制力等是纠纷各方不愿意采取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纠纷的原因,随着乡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一站式”解纷体系使得人民法庭与人民调解组织之间的衔接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畅通的衔接机制及协议的高效确认也为人民调解作用的发挥插上翅膀。银山法庭对人民调解协议均在5日内完成司法确认,司法确认反馈率为100%。
资中县人民法院银山人民法庭以履职尽责的担当,助推人民调解从“经验调解”到“法治引领”,用“小调解”撬动“大和谐”,以司法力量让“东方经验”持续焕发活力。法庭将继续深化“指导不缺位、服务不越位、解难做到位”的工作理念,依托“一站式”解纷体系,借助人民调解使得更多矛盾化于未发、止于未诉,让“东方经验”在基层治理中更显魅力。(邹彩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