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我与泸法麒麟共成长|以“泸法麒麟”为帆 在法治浪潮中逐光而行

来源: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作者:王玲琳 发布时间:2025-05-07 09:13:04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刚进入合江县人民法院,我便知道了一个叫做“泸法麒麟”的名字,老法官告诉我“泸法麒麟”承载着“崇德尚法、明断笃行”的司法精神,是属于我们泸州法院自己的法治文化品牌。何其有幸,我成为了“泸法麒麟”的一员,四年来,我见证了“泸法麒麟”快速发展,内涵逐渐丰盈,影响力不断壮大,而我也经历了从初入岗位的懵懂忙乱到而今有条不紊的蜕变历程。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泸法麒麟”如繁星般点亮了我的职业天空,引领着我执着追求法治梦想。

1746580402171.png


初识:以法治微光照亮成长之路

1746580427871.png

回望初次“送法进校园”,站上讲台的那一刻紧张又激动,当我看到台下一双双期待的眼睛时,挑灯“备课”的疲惫顿时一扫而光。课堂上,“泸法麒麟”小玩偶成为全场焦点,我告诉同学们,它不仅是法治文化与泸州本土文化及神话祥瑞的完美结合,更寓意着“明辨是非、守护正义”,我们“泸法麒麟”就是“酒城公平正义的守护者”!普法结束后,一个扎着马尾的小女生拿着玩偶走到我面前激动地说“法官姐姐,我长大后也想像你一样成为一名守护公平正义的法官。”那一刻,我瞬间明白,自己不仅仅是单纯的上一节普法宣传课,而是在潜移默化中播下法治精神的种子。

1746580447174.png

厚植:在实践历练中传承司法匠心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四年来,“泸法麒麟”的精神浸润着我。“泸法麒麟·讲堂”让我在孜孜不辍的学习中持续锤炼过硬法律专业本领;“泸法麒麟·典亮红星”党建品牌中蕴含的对“四渡赤水”精神和红色法典精神的传承激励我在司法审判工作中赓续红色血脉、践行司法为民初心;“泸法麒麟·司法护企暖企”“守老护小助残”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引领我为打造一座让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更足的城市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泸法麒麟八大工作模式则启发我在新时代抓住深化改革之机创新高效开展司法审判工作……2024年,合江法院打造“泸法麒麟·荔乡有理”文化品牌,其“护荔也护理(您)”的核心内涵再次启发我坚持立足乡情、善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法施于人,虽小必慎。你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我逐渐明白,要想真正成为“泸法麒麟”,思想上要筑牢政治忠诚,笃行实干、守正创新;作风上要以本领之犁深耕担当作为之壤,时刻保持翻山越岭的勇敢和恒心;工作上要以工匠精神追求极致,实现文书不“带病出门”,更要时时秉持“如我在诉”理念,在办案中坚持司法为民宗旨,兼顾“天理国法人情”,实质化解矛盾纠纷,切实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笃行:用法律之盾守护人间烟火

1746580530568.png

岁月流逝,年华老去,法治的温暖始终相伴,一句当事人的“天平续命”,是“无声”的感谢,更是法律条文遇见人间烟火点燃的温暖。犹记得2024年10月,我协助法官办理一起赡养纠纷案件,八旬老人因突发心脏病需要住院治疗,但其自身的社保养老金不足以支付手术治疗费用,老人想让子女分摊手术费,却没想到三个子女均以经济紧张为由拒绝,多次协商未果后,老人一气之下将三个子女全部告上法庭。考虑到避免耽误老人的病情,该案必须“速战速决”,在联系当地村委会了解老人家庭情况后,法官、驻庭调解员与我从“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的孝文化角度出发开展调解,法、理、情并用打动了三个子女,最终老人的赡养问题圆满解决。案件结束后,老人激动地握住我们的手,将自己撰写的诗集《草根晚霞古韵》赠与法庭。扉页墨迹未干的“洁仕忠良弘律规永保尊严,天平续命”,是对“泸法麒麟”“公平正义守护者”的肯定,也是对“泸法麒麟·荔乡有理”法治文化的绝佳诠释。我摩挲着那些记录市井炊烟的诗行,忽然懂得:当法律的经纬浸透人间冷暖,每个标点都能在长夜的尽头,燃成守护尊严的星光。

站在长江之畔回望,那些与“泸法麒麟”同行的岁月,早已将法治信仰镌刻进我的生命年轮。未来的征途上,我将继续做一簇跳动的法治火种,在基层司法沃土上,书写属于我们这代法院人的炽热篇章。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