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雁归桑梓育新农 文旅赋能促发展

来源:水南镇政府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5-07 17:25:15

资中县水南镇作为县城综合经济片区的中心镇,积极融入资中县绿色产业强县和活力文化名城建设,立足“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区域定位,充分发挥经济、文化中心区位优势,创新打造“1+3+N”的文旅发展产业集群(即一中心:以城市客厅为中心,三河:沿沱江河、石堰河、太阳河等自然水系资源线性布局,N个点位:聚焦高洞子瀑布、九龙峡、渔耕德苑、隆盛生态园等点状示范),搭建“新农人”返乡创业平台,探索“乡土文化+观光采摘+休闲食宿+康养旅游”一体发展的文旅产业新模式。

    聚才强基筑根本,党建领航织密“人才网” 
    创新“党建+人才”双轮驱动机制,分类建立乡村振兴村党组织带头人储备对象、村干部培育提能后备力量、“新农人”培育对象、党员发展对象台账,储备优秀人才98名,形成党组织引领的人才矩阵。实施“雁归计划”,召开乡贤座谈会4场,返乡成功人士新春座谈会29场,建立在外人才动态台账,储备在外优秀人才110名。创新“引育留用”全链条服务机制,发放创业扶持资金16万余元,解决项目用地、证件办理等难题10余个。


1.jpg

 

量体裁衣育菁英,产教融合锻造“生力军”

构建“理论+实践”双轨培育体系,打造“实训基地”固定课堂、“项目现场”实践课堂、“云端学院”线上课堂三位一体培训矩阵。开展农村家庭能人培训2000余人次,培养高素质农民132名,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5个。同时,构建“专家智库+乡土能人”双师队伍,精选33名农业技术指导员与13名“田秀才”组成服务团,创新“线上答疑+田间诊断”跟踪机制,通过微信技术群实时指导、线上交流远程会诊、示范基地现场教学等方式,开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专项辅导65次,举办“理论授课+田间实操”双模培训4期,覆盖1700余人次。




    产才共融添动能,文旅互促激活“增长极”

    制定完善招商引资集中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持续激活回引人才发展动能,新招引培育渔耕德苑文化酒庄,投资3000万元打造渔耕德苑·深沟湾养生谷示范项目,构建集文化酒庄、精品民宿、农事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3200亩农旅综合体,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带动25户发展特色种养殖业,解决就业103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年增收1.5万元。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中县佳禾农业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80余户果农增收致富。聚焦高洞子瀑布、九龙峡、隆盛生态园等点状示范,整合聚集周边资源要素,打造“城市核心区—近郊休闲带—乡村体验圈”三级产品体系,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提供就业岗位120余个。

3.jpg


责任编辑:梦雪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