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艺术瑰宝。巴州川剧成型于清代,发展至今,古老又高雅、现代且时尚。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10月12日,由四川省文联、四川省教厅、四川省文旅厅主办,四川省戏剧家协会承办,巴中市巴州区川剧团演出的“戏剧进校园”活动在巴中市实验小学掀起了热潮。
赏川剧——陶醉于韵律
活动伊始,学校校长张晶秋从戏曲的起源、种类,地方戏曲的代表作品以及如何欣赏戏曲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特别从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戏曲中告诉学生如何去欣赏戏曲的文学美,感知戏曲的旋律美,去领略"顷刻间千秋事业,方寸间万里江山”的形式美。
桂香满园,戏韵流芳。在孩子们的热情期盼中,巴州区川剧团的梨园艺术家们正上演着他们的“拿手好戏”。
川剧灯戏——《滚灯》
开场即经典。彭珍典、樊梦妮两位艺术家带来了川剧的三大绝活之一——《滚灯》,掀起了这场艺术盛宴的第一个高潮。彭先生将戏曲与杂技融为一体,头顶油灯,或在地上打滚,或在凳子上做出各种惊险的动作,精彩绝伦的表演引得孩子们掌声连连、惊叹不断。
川剧技巧——水袖表演
手眼身步传神韵,唱念做打皆功夫。川剧之美,不仅在于响遏行云的唱腔,更在于唱念做打的真本领。耍水袖正是川剧旦角的基本功之一。舞者樊梦妮老师的一颦一笑、一步一踱,翩如惊鸿、矫若游龙。长袖舒展间尽显旦角风采,让孩子们再次醉心于川剧之美。
川剧——《变脸吐火》
彭珍典老师的《变脸吐火》一登场,立刻引燃了全场。一招招魔术般的技法,一张张变幻莫测的脸谱,再加上不可思议的吐火神功。让在场的孩子们惊呼声一浪接着一浪,掌声一阵盖过一阵,都不由自主地为那神奇的变脸艺术而欢呼,现场掌声不断,沸腾不止…
川剧的魅力正感染着每一个孩子,戏剧正走进每一颗童心……
知川剧——钦佩于毅力
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现场的孩子们都对艺术家们精湛的表演艺术感到惊叹。但这些艺术家们之所以有今天的伟大成就,靠的都是一步步扎扎实实的学习、一天天勤勤恳恳的练习、一次次永不放弃的坚持换来的。
在了解艺术家们成就背后的艰辛之后,孩子们纷纷钦佩不已,也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深深地牢记在了心中。
学川剧——立志于传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看到台下的孩子们个个兴致勃勃,意趣极高。演员老师们忍不住邀请小朋友上台学戏,他们一边耐心讲解一边细心演示,学戏的孩子们深知机会难得,“小表演家”们个个专心致志、全情投入,举手投足都显得有模有样。
舞台上涌动的,是一场梨园戏骨与蓬头稚子的教与学,也是一次中华传统文化的传与承……
戏韵满校园,国粹润童心。这次活动让孩子们近距离地了解了戏曲文化、了解了那群伟大的艺术家们,切身感受到了川剧的无限魅力。戏剧已悄悄走进了每一颗童心,播下一颗名为传承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