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雨城区检察院多措并举强听证公开公正赢公信

来源:​雅安市雨城区人民检察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3-31 16:04:53

为深入贯彻高检院张军检察长关于公开听证的指示精神,雨城区院把检察听证作为检察履职的重点方向、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抓手和改革创新的重点项目,让检察听证、阳光司法成为办案新常态。2021年以来,雨城区院根据《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听证工作规定》,积极深入推进检察听证制度,注重制度创新和配套机制设计,有效提升听证质效,增强检察公信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第一检察部共组织检察听证36件,月均组织听证3件,最高月份组织听证8件;羁押必要性审查12件,拟不起诉案件24件;公开听证33件,对3件涉个人隐私案件组织了不公开听证。检察机关的最终决定充分参考听证意见,真正实现听证让检察权在阳光下运行。

IMG_6396.JPG

落实三项制度,提升公开听证效果

一是以听证员分类邀请制度提高听证专业质效。我院将听证员类型细分为业务型、领域型、社会型。业务型人员针对案件所涉法律问题提供咨询;领域型人员针对案件所涉领域专业问题作出解释说明,提供专家意见;社会型人员,从案件矛盾化解着手,帮助取得息诉的实际社会意义。二是以听证员组成选择制度保证听证开展效率。将听证员的组成选择权部分赋予涉案人员,由其选择不同类型的听证员,同时由检察机关根据案件性质、涉及领域选择专门型听证员,共同组成个案听证员组。此举消除了涉案人员对听证员和检察工作的不信任感,充分保障涉案人员权利,提高了涉案人员对听证结果的认可度,减少了复议程序,大大增强了听证效果。三以听证员回避制度保障听证公开透明。在听证员介绍基本信息后,会听取涉案人员是否需要申请回避的意见。将公开听证信息及时推送至“雨城检察”微信公众号及官网,保障群众及时获取检察机关公开听证信息资源,有效提升公开听证案件信息的透明度,具有较好的社会影响力。

强化三层提升,提高听证员履职能力

一是以培训学习提升听证员业务能力。先后组织检察业务讲座、网络视频授课7次,由第一检察部业务骨干向听证员分析讲解听证员职责、听证程序、听证意见、履职保障以及听证评议情形、常见罪名等专业知识,针对性提升听证员专业素养。二是以参与活动加深听证员检察认知。以“检察开放日”活动为契机,通过邀请听证员参观检察展馆、办案工作区,组织公开听证观摩活动,加深听证员对于检察相关业务的了解。三是以会议通报强化听证员意见表达。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听证员直接参与检察工作的优势便利,适时邀请听证员参加、列席有关会议、参与案件评查等活动,定期召开检察工作通报会,认真听取听证员对于检察工作的意见建议,促进听证工作质效不断提升。

IMG_6443.JPG

紧扣案件焦点,促进纠纷有效化解

紧紧围绕“案结事了人和”目标,运用检察听证制度充分释法说理,化解矛盾,提升司法公信力。在检察听证环节,切实为当事人提供充分阐述意见的理由和反驳意见的时间,让当事人的诉求得到充分表达、情绪得到有效释放,营造良好氛围。针对当事人对案件存在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意见,耐心细致、入情入理做好解释、普法工作,同时根据案情模拟通俗易懂的侦查实验,向当事人直观展示,助力消除分歧。在举行检察听证会释法说理的同时,将聚焦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的理念贯穿检察听证工作始终,充分运用检察听证办准办好涉民营企业、市场主体案件,努力让市场主体“活下来”“留得住”“经营得好”。截止目前,雨城区院组织涉企类公开听证3件。 

统筹设施建设,推进听证优化升级

目前,雨城区院正依托院检察办案中心设立检察听证室,按照规范设置主持人、听证员、委托代理人、当事人、辩护人、检察官等相关人员坐席,同时配备了相关办案辅助系统。在网上听证方面,处于采购设备阶段,拟在院检察听证室装备网上直播设备的同时,在看守所等羁押场所也配备相关系统设备,对涉及在押人员的案件实现远程听证。下一步,雨城区院将进一步落实听证部门全覆盖、听证类型全覆盖的要求,尽快配齐直播系统并投入运行,丰富听证员类型,广泛探索简易检察听证,全面提升检察听证案件质量,让人民群众在检察听证环节感受到公平正义。同时,不断挖掘检察听证工作潜力,放大听证效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打造引领检察听证的基层实践样板。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