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这是一份凝结着对历史经验深刻总结、对时代命题精准回应的制度文件。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精神密码,也是刻在文化基因中的生存智慧。广大党员干部应以身作则,点亮勤俭节约的精神火炬,让勤俭之光穿透消费主义的迷雾,照亮人类通往绿色繁荣的星辰大海。
勤俭之德,是文明存续的根基。翻开历史的扉页,勤俭节约始终是文明兴衰的晴雨表。商纣王酒池肉林、奢靡无度,终致王朝倾覆;汉文帝“帷帐无文绣,衣不曳地”,开创“文景之治”盛世。奢靡之风易催生虚浮,唯有勤俭方能筑牢根基。《条例》的实施,是对这一优秀传统的传承与弘扬,为文明的延续保驾护航。在历史长河中,许多盛极一时的王朝因奢靡之风盛行而走向衰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党政机关带头厉行节约,能让节俭文化在全社会生根发芽,让后人在浓厚的节俭氛围中,铭记先辈的教诲,将中华民族的文明瑰宝代代相传,使文明的火种永不熄灭。
勤俭之道,是智慧生活的艺术。古有“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以简约设计实现空间高效利用;今有智慧办公、云会议等新型模式,通过技术革新践行绿色理念。就像古代驿站传递信息耗时耗力,如今云会议打破时空限制,让政令传达高效便捷。历史上,那些因过度消耗资源、忽视可持续发展而衰败的文明,都在警示着我们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党政机关借助智能水电表、无纸化办公等智慧手段厉行节约,不仅能提升自身运行效能,更能引领全社会形成绿色、高效的生活风尚,让古老的智慧在新时代焕发活力,推动社会文明向更高层次迈进 。
勤俭之风,是时代转型的引擎。“不节,则无以立;不俭,则无以进。”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转型,都伴随着资源利用理念的革新。从古代“地力常新壮”的可持续农耕智慧,到近代工业革命中蒸汽机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再到现代循环经济模式的兴起,节约与创新始终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双轮。《条例》的修订与实施,正是顺应我国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时代需求,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筑牢根基。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唯有传承勤俭节约的精神,将资源用在刀刃上,方能凝聚全民力量,跨越发展中的重重关卡,书写属于新时代的转型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