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她当书记这些年,村里发展变化大”

——记眉山市东坡区崇礼镇大定桥村党委书记何晓英
来源:东坡区委宣传部 作者:陶广汉 刘矜 发布时间:2021-12-21 15:31:52

她放弃丰厚待遇工作,返乡操起农民旧业;她带头发展“归雁经济”,促进村民共同富裕;她盘活土地资源,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她坚持党建引资,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她当书记这些年,村里发展变化大。”干部群众点赞说。她,就是眉山市东坡区崇礼镇大定桥村被表彰为全市三八红旗手、市优秀共产党员的市第五次党代会代表、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何晓英。

1640071947(1).jpg

“还巢”家乡挑重担,心系群众谋发展

今年41岁的何晓英,原在广州一家医院从业,而且还是业务骨干,工资待遇较丰厚。2012年,在村书记岗位任职多年的父亲告诉她,“现在年轻人大多在外务工,家乡的建设也需要人才,你要是能回来出力是我和乡亲们的心愿。”父亲的一番话让何晓英心里不平静起来,虽然异地工作收入高,但家乡发展也需要人,作为一个有知识的年轻党员,就应该为家乡着想出力。

于是,2012年何晓英这只“归雁”毅然返回家乡,重新当起了农民。2017年换届,她接过父亲的担子,成功当选为村书记。由于与农村工作脱节多年,面对新的岗位和繁重的工作压力,何晓英没有半点退缩。为尽快适应新的角色,她首先从吃透村情民意、熟悉工作事务的调查研究入手,带着感情,迈开大步,集中时间深入农户家庭,访遍全村1250户村民,还向担任过村书记的父亲等多名老村干部请教,在征求建议意见中寻求治村实招良策,共收集建立了村民所需所盼、难点问题等5本台账,经过分类逐条梳理,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努力方向,全村由此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尤其是近年该村被列入东坡区首批乡村振兴试点村以后,何晓英带领村两委一班人顺势抢抓机遇,先后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30余次“头脑风暴”,组织了40多名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前往丹棱、蒲江等地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先进典型经验,结合实际推进省、市、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市级基层治理示范村等8个试点村工作全面开展,促使全村发生质的变化,多项工作走在全镇前列。近年来,该村先后被评为全省四好村、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市级乡村振兴战略先进示范村、近日还荣获“2021年四川产业兴旺名村”,成为东坡区东山片区乡村振兴的一颗耀眼明珠。

1640071955(1).jpg

带头创业作示范,“归雁经济”富全村

初冬时节,笔者慕名走进大定桥村,田野里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坡地上红彤彤的柑桔缀满枝头,村民们脸上露出灿烂笑容,“多亏何书记带头创业示范,引领激活‘归雁经济’的一池春水,才有了全村产业富民的发展变化”。

大定桥村地处平坝兼浅丘,幅员面积5.6平方公里,以往种植结构单一,产业基础薄弱,村集体收入来源趋少,群众经济收入水平不高。

面对致富步伐不快的现实状况,怎样才能让全村发展振兴起来?2014年,何晓英把“先手棋”下在在盘活土地资源上,她倾其自己多年的积蓄,率先与人合伙流转土地60余亩,瞄准市场需求空间,创办草莓种植园首获成功,不仅获得了可观经济收益,还带动周边村民务工增收。她自主创业的事迹,当年还被《人民日报》刊发报道。

“头雁”高飞众雁随。创业的成功让何晓英发展“归雁经济”的信心倍增。村两委在她的组织带领下,抓住以基层党建引领为关键,专门在村上成立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党支部,通过打家乡情感牌等多种招引方式,使全村近年返乡创业者多达300余人,吸引返乡大学生105人,引进规模经营业主20余个,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5家,总计流转土地面积3280亩,流转率达到95%以上,带动580余人就地务工。发展优质水果面积4000余亩,建成标准化种养循环基地1500亩,水果、蔬菜、务工、养殖产业齐头并进,年实现产值达1亿元,去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0元,家家户户走上致富小康路。

在推进产业富民的过程中,何晓英还积极探索新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采取项目资金和村级闲散资金入股方式,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改革,仅此年增加集体经济分红收入18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仅实现“零”的突破,而且逐年大幅增加。村民们都说,“何书记巾帼不让须眉,几年就改变了村面貌。”

1640071965(1).jpg

搭好沟通“连心桥”,当好群众贴心人

围绕推进乡村社会治理,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水平,何晓英自担任村书记以来始终按照抓党建、促发展的思路,针对村级阵地破旧不适应新时代工作的问题,她经过多方努力,积极争取,新建成投资200万元的村级标准化多功能阵地,根本解决了村级活动场所问题。聚焦村级组织凝聚力不强、人心涣散的问题,何晓英主持制定村党委、村委会一系列工作制度,明确“大定桥事大定桥人说”环节,并将收集村民“金点子”进行上墙公示,以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事民办的落实。每月定时开展党群集中日活动,形成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积极参与的局面,促使村级工作充满活力。聚焦村民之间贫富差距较大、邻里矛盾纠纷较多的问题,她带领村两委建立“亲帮亲、邻帮邻、党员帮群众”的结对联户机制。目前,全村已结成帮扶对子253个,提供致富项目15个,化解矛盾纠纷20起,有力有效推进了乡村治理,由此形成邻里互助、民风淳朴、村风文明、安居乐业的良善风气,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极大增强,无不对“当家人”何晓英充满感激。

(陶广汉 刘矜)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