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政府统筹·便民惠民 内江市实现居民“码”上持健康卡就医 告别看病难

来源:四川法制网 作者:高琦 发布时间:2019-12-17 09:16:18

  为更好地落实完成内江市政府关于居民电子健康卡整合共享“样板应用工程”建设和深化医疗改革重要任务,加快推进全市居民电子健康卡在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普及医疗健康服务“一卡通”的便民惠民应用。1216日,内江市政府在市中医医院召开居民电子健康卡现场工作会。

会议现场.JPG

会议现场

  内江市政府副市长陈朗带领市委宣传部、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市经信局、市医疗保障局分管领导,各县(市、区)政府分管副县(市、区)长等领导,各县(市、区)卫健局局长,内江经开区、高新区社事局局长,市直属医院院长,东兴区试点医院院长等领导一行先后来到内江市中医医院、东兴区人民医院以及东兴区胜利中心卫生院参观体验了居民电子健康卡试点建设工作成效。

观看医生开电子处方图一.JPG

观看医生开电子处方

  体验过程中,工作人员演示了市民通过手机下载“健康内江”APP,注册并实名认证,绑定银行卡后,就可轻松完成挂号、缴费、取药就医全过程。在三个医疗机构,参会人员来到有关医疗科室观看了医生对持有居民电子健康卡和持居民身份证通过门诊大厅导医台(自助机)扫码就诊、检查(验)缴费、扫码检查(验)、“健康内江”APP查询检查(验)报告、扫码复诊、APP线上缴费、扫码取药等流程。

观看医生开电子处方图二.JPG

观看医生开电子处方

  随后,内江市政府副秘书长林武在市中医医院大会议室主持召开市居民电子健康卡建设工作会。东兴区政府副区长邓文冲交流了居民电子健康卡试点建设工作经验。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杨盛国受刘波主任委托安排部署了全市居民电子健康卡项目建设和普及应用工作。

  据介绍,2018年,内江市采用高效、低成本的电子二维码技术和“政府统筹、银行出资、公司运营”的建设模式,创新推进居民电子健康卡整合共享建设工作和市政府民生领域政务服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样板应用工程”。2019年6月11日,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与项目组达成了建设合作战略共识并正式签署了项目合作协议,成为内江市电子健康卡项目合作建设承办银行。半年来,东兴区和市中医医院先行先试、示范引领,率先完成了居民人口数据核实、医院银行开户、医保结算账户变更、商户号申请,以及医院信息系统接入改造等工作,试点医院电子健康卡试运行效果良好,拟近期正式上线应用。市中区和市直属医院也于10月、11月相继启动了项目建设工作。至此,内江市居民电子健康卡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今年12月底前,东兴区、市中区所辖医疗卫生机构和市直属医院要完成电子健康卡项目建设任务,实现电子健康卡“扫码就医”等便民服务应用;2020年3月底前,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要普及应用电子健康卡,实现医疗健康服务“扫码就医”,全面推行实名就医和“一卡(码)通用”。

技术人员演示扫码就医流程.JPG

技术人员演示扫码就医流程

  会上,陈朗副市长充分肯定了内江市居民电子健康卡试点建设工作的成功经验及成绩;指出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是落实医疗改革要求的重要举措;是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卫生健康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陈朗副市长要求,试点医疗机构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要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在取消医院就诊卡、统一使用电子健康卡和创新服务等方面要树立标杆。全市要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发展动力,创新工作举措,以点带面促进全面普及,其他县(市、区)和市属医院要迅速启动、加快推进。

  陈朗副市长要求,相关部门要协调联动,合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各县(市、区)政府要服从市政府关于加快居民电子健康卡建设工作的安排部署,积极协调医保、财政、经信等部门,支持智慧医院、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疗健康”、“三医联动”等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建设工作,推动各县(市、区)卫生健康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市级相关部门要统一思想、互相配合、加强沟通、联动协作。各县(市、区)卫生健康局、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站在打破信息壁垒、共享医疗健康数据、创新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和便民惠民的高度,增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使命感、责任感,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协作推动基于电子健康卡的智慧服务发展和政务服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样板应用工程”建设。公司和银行等企业要发挥各自优势,协作支撑内江市居民电子健康卡整合共享“样板应用工程”落地见效。切实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为提升内江市人民健康水平做出更大贡献,为健康内江保驾护航!(四川法制网 高琦)

责任编辑:赵博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