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建设,进一步推动人民调解工作与心理服务深度融合,提升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效能,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治理格局。7月29日,眉山市彭山区社会治安志愿者协会和眉山市彭山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在眉山市彭山区司法局会议室举办全区人民调解员心理服务专题培训,邀请心理咨询师、眉山市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服务队副队长、眉山市公安局拘留所副所长李静主讲,彭山区各镇、街司法所长,专职人民调解员,各村(社区)调委会调解员,治安、物业纠纷、家事纠纷调委会等50余人参加。
李静老师围绕矛盾化解工作中的心理识别与运用为主题展开,强调心理支持是提升幸福感的科学工具,澄清“寻求心理帮助不等于心理疾病”的误区,消除羞耻感。明确心理咨询在调解中的适用范围:情绪调节(焦虑、抑郁、愤怒)、关系改善(亲子、婚恋、职场沟通障碍)以及个人成长困惑。详细解析调解中需关注的六类现象:情绪失控(崩溃/攻击)、认知偏差(非科学观点)、自我中心、答非所问、过度怀疑、自我攻击行为(如自伤、啃指甲)。重点讲解核心症状(持续情绪低落、兴趣显著减退)及其他关键表现(精力下降、睡眠/食欲紊乱、自我否定、消极观念),强调需及时识别并转介专业机构。引入情绪四象限理论(喜-创造、怒-守护、哀-结束、惧-保命),帮助调解员理解情绪的功能与能量方向(上/下、内/外),为情绪疏导提供框架。深度剖析张某拒执法院裁决案:演示如何通过观察情绪能量状态(高亢时暂缓沟通)、耐心等待、真诚关心、积极聆听、深度同理、普及法律后果认知、赋予选择权等组合策略,成功引导当事人从激烈对抗转向理性履约。重申“自身健康方能助人”的原则,教授调解员识别自身职业倦怠信号及简易自我关怀技巧,确保持续战斗力。
每一位人民调解员都是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使者。人民调解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凸显、责任重大。
本次培训反响热烈,李老师深厚的理论功底与丰富的实战案例极大提升了课程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参训调解员深刻认识到精准心理识别是化解矛盾的关键突破口,掌握了情绪管理、共情沟通及危机识别的实用工具。此次培训标志着心理科学与人民调解实践进入更深层次的融合阶段,为构建更具韧性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陈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