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新时代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打造特色水利法治文化

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 作者:龚宏川 发布时间:2020-07-08 16:56:03

法治不仅是有形的制度,也是无形的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水利部鄂竟平部长在2020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指出,管水治水要突出文化引领,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

治国先治水,水治天下宁,古老的中华法律文化始于水。“灋”从水,水对我国法治文化的创制、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 大禹治水被誉为中国水利法治文化的起源,《尚书·禹贡》载:“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春秋时期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水法规,管仲在《管子·度地》中便明确应当以法治水,并建立水管理体制、设置水官,形成我国古代水行政管理体制的雏形。自夏商至晚清,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水法律制定和法治实践,形成了汉朝《水令》、唐朝《水部式》等为代表的水利传统法治文化基础。从远古大禹治水至今,形成了一部中华民族兴水利、除水害的治水史,蕴涵了灿烂悠远的水利法治文化。正如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及,法治文化和国家的自然条件息息相关。 [2]

依法治水是水利工作的重要原则,依法治水必须加强水法规建设,水法规建设的内核是水利法治文化建设,其决定着整个水法规建设的方向和品质,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内在诉求。水利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利行业先进法治思想和进取精神的高度概括。水利法治文化应以水文化为载体、水法规为内容,使用人民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倡导和弘扬水利法治文化,普及水利法律知识。结合水利环境保护、水生态建设特点,水利法治文化如今也有不同于传统法治文化的特点,需综合考虑人与生态的利益,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先进法治文化。

水利部先后遴选出大禹等12位“历史治水名人”、郑守仁等12位“最美水利人”,体现了当代法治文化与水利文化的完美结合,扎实推进了水利法治文化建设。水利法治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水的精神内涵,是根据法治精神在涉水领域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内在动力,加强涉水法治文化建设,打造特色水利法治文化对于依法治水具有重大意义。

以先进水利法治文化引领水利事业

水利法治文化具有教化与调控的功能,具有软约束力。以水利法治文化引领依法治水实践,增强水利普法的吸引力和针对性,强化水利法治文化对涉水活动的引领约束作用,提高科学管理能力。水利法治文化建设可以使人民养成尊崇水法规、学习水法规、遵守水法规、运用水法规的良好习惯。因此,加强水利法治文化建设,是一个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举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利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交融不断加深,水利改革发展面临新形势,水利法治文化的影响力日渐凸现。从国家制度形态的水法治文化来看,以水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水法规相继出台,涵盖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水域管理与保护、水土保持、水旱灾害防御、工程管理与保护、执法监督管理等各个方面,建立起了以水法为核心的水法律法规体系。筑牢依法治水基石,各类水事活动做到了有法可依,水利法治建设成效显著。

四川省水利资源位居全国前列,河川径流最为丰富,更应注重水利法治文化建设以增加其软实力我省“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相继出台“再造都江堰”水利大提升行动方案、沱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等涉水保护条例,加强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东风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等水利遗产保护利用,计划出台《关于加强水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和《蜀水文化建设规划》,加快步伐构建繁荣兴盛的蜀水文化体系。籍此以推动水利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深化水利改革,强化依法治水、科学管水,推动水利法治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水利法治文化从古至今在促进水资源保护和环境法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水利法治建设,必须加强水法治文化建设,坚持以科学的法治理念引领水利法治建设实践。

夯实水利法治文化建设的社会基础

法治文化是法治社会的文化土壤,引领、支撑和推动着法治建设实践。作为涉及法与水文化双重语义的新生事物,水利法治文化不仅仅是单纯制度体系的法律概念,也是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增强水利法治文化建设对于加大依法治水力度、实现依法治水目标、促进水利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人民群众对涉水法律法规了解不多,是现阶段我国进行水利法治文化建设面临的较大障碍。因此,必须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通过法治宣传教育传承水利法治文脉、涵养水利法治文明,全面提高公民的涉水法律素养。人民群众才能发自内心地真诚信仰法律、认同法治,形成爱水护水兴水的良好意识,从而为水利法治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党和政府作为水利法治文化建设的供给者和实施者,在水法治文化建设中有带头规范的作用,要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着力强化水利法治文化宣传工作,主动发出水利声音,努力讲好治水故事,全面弘扬先进水利法治文化。积极培育和发展相关水利法治文化宣贯组织,更好地形成使公众信服的良好法治氛围。以水行政主管部门为着眼点,负责科学研究、理论宣传、实践探索、监管与反馈,形成系统、一致的水利法治文化建设组织,加大水利法治文化宣传和普及。以“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为主线,结合“七五”普法工作开展水法律法规宣传、有奖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增强全社会的水法律意识。设置“水的特性”“水利工程”“水与生态”“水与文明”等水利文化科普示范知识板块,规划建设水利法治文化广场等普法阵地,将水利文化和法治文化有机结合,使群众在娱乐、休闲中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

信息化社会中的多元媒体是信息的传播者,亦是引导全社会树立法治信仰的关键一环,应积极利用新媒体、大数据平台建设等新兴信息技术创新法治宣传方式,积极推进“法律六进”活动,不断增强法治宣传成效,进一步树立水法意识,提升水法治观念。

 

 




* 作者简介:龚宏川,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法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政府法治、法治文化。

[1]  参加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释》,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26-27页。

[2]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7-8页。


责任编辑:阳阳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