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基层公安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调研工作作为信息传递、经验总结、决策辅助的关键手段,贯穿于公安工作的各个环节。从日常执法记录到重大案件汇报,从政策解读宣传到成果经验展示,高质量的文字表达是提升基层公安工作效能、展示队伍形象、促进警民沟通的重要支撑。然而,当前基层公安队伍在调研工作能力方面的欠缺和短板,与新时代公安工作的高标准要求存在差距,亟待探索有效路径加以提升。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如何提升基层公安调研工作能力水平谈一些粗浅认识,与大家一起共同探讨。
一、提升基层公安调研工作水平的重要意义
(一)调研工作是服务决策的“智库支撑”。文字材料是公安机关传达部署、总结经验、反映问题的重要载体,高质量的信息调研能够精准提炼基层实践中的典型案例与创新举措,为上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日常工作中,基层公安机关是民情社情的底层“吸纳器”和基础“过滤器”,基层民警可以接触到各类案件和复杂警情,他们对这些实际问题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如果能够将这些实践经验以清晰、准确的文字记录下来,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就能为上级公安机关制定政策、做出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例如,通过梳理提炼基层执法办案中的矛盾纠纷调解经验,可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工作模式,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再如,一份详细且有条理的基层工作调研报告,可以帮助领导了解基层工作的难点和痛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调研工作是队伍建设的“能力引擎”。调研工作能力水平是展现民警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载体,通过释放高标准的写作要求信号,可倒逼民警深入思考业务工作,提升逻辑思维与政策理解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具备良好的调研工作能力的民警往往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执行上级的指示精神,他们能够准确地将工作中的问题和经验表达出来,与同事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提升工作质效。同时,调研工作还能够培养民警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使他们在面对复杂的工作情况时,能够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三)调研工作是宣传引导的“形象窗口”。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公众对公安工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公安机关的形象和声誉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一方面,民警要习惯在镜头下铿锵执法,另一方面,更需要通过撰写高质量的宣传稿件,及时向社会公众传递工作成果和信息,展示公安队伍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同时,通过对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典型案例的深入剖析和宣传,能够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增强公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二、当前基层公安调研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在思想认识上“重武轻文”。在基层公安队伍中,部分民警深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存在“写作无用论”的误区,认为文字工作只是纸上谈兵,缺乏实际价值和重要性。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导致他们对文字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认为从事文字工作无法展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更倾向于投身到执法执勤、破案缉凶等能够直接看到成果的工作中。所以,在撰写材料时,他们往往只是敷衍了事,没有深入思考和研究,使得材料内容仅仅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和内涵。
(二)在能力素质上“提笔犯难”。部分民警由于知识储备不足,平时不注重学习和积累,缺乏对各类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和社会热点的了解,导致在写作时缺乏素材和思路。同时,他们也缺乏系统的写作训练,没有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使得他们在面对综合性材料时,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只能依赖网络拼凑或照搬模板。
(三)在机制保障上“激励不足”。当前,基层公安机关普遍缺乏科学合理的写作能力评价与激励机制,优秀的“笔杆子”难以获得应有的晋升机会或表彰奖励,他们的付出和贡献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和回报,这不仅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也让其他民警看到从事文字工作没有什么前途,从而不愿意投身到文字工作中。在绩效考核方面,没有将文字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或者虽然纳入了但考核权重较低,无法充分体现文字工作的重要性。这使得民警在撰写材料时缺乏动力,认为写多写少、写好写坏一个样,反正不会对自己的绩效考核产生太大影响。
三、新时代提升基层公安调研工作水平的路径探索
(一)强化“勤”字导向,培育写作自觉。一是勤学习,厚积薄发。建立“学培带”制度,定期组织民警学习公文规范、政策文件及优秀范文,鼓励民警利用业余时间广泛阅读各类政策书籍、公安内刊和报告,拓宽民警知识面和视野。探索举办文秘内勤培训班,邀请县级专家学者或经验丰富的文秘人员进行授课,传授写作技巧和经验。通过“师徒结对”机制,由资深文秘人员带领民警研学经典材料,提升文字敏感度。二是勤调研,扎根实践。推行“一线写作法”,要求民警结合“反诈宣传进社区”“矛盾纠纷大起底大排查”等活动,深入基层收集鲜活素材。民警在调研过程中,灵活采取座谈交流、调查走访、蹲点剖析等形式,多看、多问、多记、多听、多想,收集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亮点和问题,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三是勤动笔,由软到硬。制定“每日一练”计划,从信息简报、工作汇报等小篇幅材料入手,再到工作总结、经验交流材料、案件分析报告等,逐步提升写作难度,通过不断地练笔,让民警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实现从“不敢写”到“能写”“会写”的转变。
(二)完善“练”字机制,提升专业素养。一是分层分类实施。针对新警、业务骨干、文秘专才等不同群体,设计差异化培训课程。新警刚进入公安队伍,对公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较少,因此需要开展基础公文写作培训,让他们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对于骨干民警,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写作基础和工作经验,因此需要强化调研报告、领导讲话稿等综合性材料训练,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文字综合表达能力。二是实战实效演练。定期组织限时写作、命题比武等活动,模拟紧急材料撰写场景。如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要求民警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任务要求快速形成信息简报,锤炼应急写作能力。同时,要对演练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民警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三是强化人才挖掘。建立人才发现机制,通过日常写作表现、内部比赛等途径,挖掘写作潜力民警。对有潜力的民警,提供个性化培训和发展机会,如推荐参加高级写作培训课程,鼓励参加县委政府、公安内部写作比赛、征文活动,参与重要材料撰写等。
(三)健全“用”字体系,激发队伍活力。一是优化激励机制。适时将文字工作纳入绩效考核,提高考核权重,充分体现文字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设立优秀调研成果奖、宣传标兵等荣誉,对在文字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民警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和积极性。此外,在晋升和选拔干部时,要优先考虑写作能力突出的民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晋升空间。二是搭建展示平台。以内部刊物、微信公众号等搭建展示平台,定期刊发民警的优秀作品,为民警提供一个展示自己写作成果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认可和肯定。同时,也能够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和做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激发其他民警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三是强化经验推广。组织写作经验交流会,邀请写作能手分享技巧与心得,与会民警也可以提出自己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大家进行交流探讨。定期整理优秀写作案例,形成内部学习资料,供民警学习借鉴。同时,一些调研成果丰富、解决基层公安工作问题措施得当、经得起实践论证的“纸上谈兵”,应该得到大力推广施行,真正把调研工作成效从“写在纸上”到“落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