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得荣县人民检察院始终坚持“党建红”引领“检察蓝”,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聚焦政治建设、队伍建设、业务融合等关键环节,以高质量党建赋能检察履职提质增效,为新时代检察工作创新发展注入强劲红色动力。
深耕党员教育“主阵地”,筑牢政治忠诚根基。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构建“立体化”党员教育体系,确保检察队伍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强化理论武装,在深化“2+5”学习机制的基础上,创新建立“党组领学+支部研学+青年联学”三级学习模式,精心打造了“阳光得检·思政大课堂”和“阳光得检·大学法讲堂”2个微课堂品牌,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政治轮训等形式,引导干警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时,突出实践导向,通过建立“红色教育基地+老党员传帮带+检察办案实训”模式,联合州院巡回检察组临时党支部、对口援助院成都青羊区院、蒲江县院党支部和跨省检务协作毗邻地区云南德钦县院党支部开展党建联建活动,先后赴长征陈列馆开展现场学习5场次,分批次组织党员重走长征路、在贺龙桥头重温入党誓词3场次,让党性修养在红色洗礼中不断升华。发挥老党员政治优势、经验优势,搭建“传思想、授业务、带作风”桥梁,组织青年党员干警上门听老党员讲授微党课6场次,聆听老党员分享办案经历,促进新老干警接续奋斗。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让青年党员干警在办理民事支持起诉、国家司法救助、行政公益诉讼等案件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近年来,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9件,努力用检察力度提升民生温度。
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锻造检察新生力量。坚持“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方针,着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党员队伍。聚焦40岁以下青年干警、业务骨干等重点群体,建立优秀青年干警人才库,在发展党员、推优选先中着重考虑人才库成员。在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党支部通过指定培养联系人“一对一”跟踪指导,安排入党积极分子和拟发展对象参与重点工作、重要案件办理,在办案一线跟踪考察思想动态和履职表现,确保“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近三年发展党员4名,目前全院15名政法干警中党员占比80%。此外,得荣县检察院以深化品牌建设为抓手,精心打造“阳光得检·党员先锋队”,挑选政治素质过硬的优秀青年党员担任先锋队成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队成员在生态环境保护、基层社会治理、藏汉双语法治宣传等司法实践中的攻坚突击作用,释放党员队伍先锋力量,赋能品牌价值提升。近年来,“阳光得检·党员先锋队”8名成员凭借过硬本领和出色表现先后获得表彰(表扬)奖励12次,其中包括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荣记“个人一等功”、四川政法先锋、全省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业务能手、全省检察机关成绩突出个人等,成为全院干警学习的榜样,营造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政治生态。
推动党建业务“深融合”,延伸检察服务触角。积极与乡镇、村党支部结对,构建“检地联动”党建模式,将检察服务延伸至基层一线,助力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资源优势,在结对支部设立“阳光得检法律服务点”2处,制发检民联系服务卡50余份,选派3名优秀党员检察官,定期上门为村“两委”及村民提供法律咨询解答、法治宣传、矛盾纠纷调解等服务,近年协助结对支部解决劳动争议、劳资纠纷、司法救助等问题8个。聚焦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交通安全等法律知识,组织党员干警深入结对支部开展主题法治宣传7场次,结合办理的案件向群众以“案”释法,为4个结对支部村民送去“法治安全头盔”200余顶,在守护群众安全出行的同时,进一步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加强与联系乡镇的紧密联动,结合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开展送法进海拔4000多米的虫草采挖点2场次,慰问困难党员3名,救助因“案”致困家庭11户,发放司法救助金13.5万元,并帮助因病致困家庭积极争取社会救助资金6000元,阳光得检·党员先锋队成员还自发为3户困难家庭儿童募捐爱心助学款近3万元,把关怀和温暖送到群众身边,让其生活上得到帮扶、精神上受到激励,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