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他从山间归来 衣袖满带泥香

--富顺县法院举行援彝干部欢迎仪式暨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
来源:富顺县人民法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6-12 20:36:24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富顺县人民法院尽锐出战,涌现出援彝先锋姚宗成、担当好干部陈文、井坝书记冷崴宝、扶贫铁牛黄维家为代表的一大批砥砺奋进、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他们用苦干实干演绎了一场场战天斗地的攻坚历程,谱写了一曲曲改天换地的奋斗之歌,书写了一个个感天动地的英雄故事。

扶贫三.JPG

为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表彰先进典型,611日,富顺县人民法院隆重举行援彝干部欢迎仪式暨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院党组向4名胜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干警献上花束。4名脱贫战线干警宣讲了他们真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帮助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改善生活、摆脱贫困的故事。


姚宗成:援彝先锋 与村民打成一片


20186月,他积极响应省委部署,主动报名参加“综合帮扶凉山州脱贫攻坚工作队”,开始综合帮扶工作。三年来,他和工作队积极推动瓦基村产业发展,20205月完成了村退出和户脱贫的全部指标,同年10月实现圆满脱贫。

“刚去的时候语言不通、饮食不习惯,入户登记总是整日的翻山越岭,极不适应。后来为了拉近与村民的距离,快速学会了当地语言,尝试着自己种蔬菜和吃带毛的坨坨肉,很快与当地人打成一片,促进了扶贫工作的开展。”姚宗成说道。

扶贫一.jpg

一次劝返辍学学生时,姚宗成了解到12岁的求毛吉石是“玻璃娃娃”,只能待在家里坐在轮椅上,非常羡慕能上学的小孩。“她渴望能上学读书,想到大山外面去看一看,我听到她的愿望后心里一阵酸涩,隔天我便联系了中心校的马校长给吉石申请了送教上门,学校每周会安排老师来给她上课,有时候,我也会抽时间教她读书认字,看到她认真学习的样子,我打心底里高兴和满足。”说起在村上的故事,姚宗成总是滔滔不绝。

扶贫二.jpg

如今,村上有了硬化路,家家有了“小洋房”,户户都能看电视,村民日子过得一天更比一天好,老支书称他为“乖孙儿”,他也兑现了援彝之初对组织的承诺。20197月,姚宗成获“全省法院系统援藏援彝先进个人”,20205月,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四川省脱贫攻坚‘五个一’帮扶先进个人”。


陈文:带货“主播” 担当作为好干部


陈文在福善镇周安村担任第一书记期间,帮助村集体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的农产品销售模式,除积极联络线下经销商外,还在富顺县中央公园举办了大型爱心南瓜认购会,并同步直播带货销售南瓜一万多斤,帮助贫困户增收两万余元。

他注重在周安村发展集体经济,先后整合东湖、板桥、李桥、福善四个乡镇产业周转资金170万元,集中发展特色柑橘、茶叶产业,目前年产值20万以上以产业带动脱贫增收的效果明显。被县委授予富顺县2020年度争创县域经济发展强县担当作为好干部荣誉称号。

冷崴宝:脱贫攻坚更要坚持党的领导


他刚到骑龙镇井坝村时,村党支部被评为软弱涣散党组织后来通过强化政治理论学习规范基层组织运行抓好老党员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村两委队伍凝聚力,2020年成功摘下软弱涣散党组织帽子,走出了一条强化党的领导,以村党总支部领导协调,争取上级支持,集中全村力量办大事的产业发展路子。现有柑橘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50余亩,柑橘产业园300余亩,羊肚菌基地100余亩


黄维家:扶贫铁牛 十二年初心不改


2009开始黄维家作为定点帮乡驻村干部被下派到飞龙镇,后被派往福善镇周安村,多年的驻村帮扶让他与村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村民们都亲切地称呼他“黄六哥”。

十二年里,黄维家通过找部门、拉资金、拉赞助等方式,协调工作组成员及帮扶单位共同捐资为周安村修路建塘,破解交通、灌溉两大难题,探索出了一条“以茶促脱贫”的创新发展路子。周安村因此被评为“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贫困村”。

因其对周安村的卓越贡献,周安村村委聘请他为周安村名誉村长。今年10月,黄维家将要退休,他还将继续行走在红土地与绿茶山之间,为乡村振兴发挥余热。

党组书记、院长黄刚在听取分享后对4名干警在脱贫攻坚一线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对4名干警回归县法院大家庭继续奋斗表示热烈欢迎,号召全院干警学习他们扎根一线、不惧风雨、不畏艰险的脱贫攻坚精神。

黄刚院长指出,要通过学习先进,延续“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要结合正在开展的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把英模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转化为“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工作实效。

 

 

 


责任编辑:梦雪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