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整治在执法办案中判后答疑不到位导致裁判履行不畅、司法公信力受损的突出问题,名山区法院在查纠整改环节开展判后答疑专项整治工作,四举措强化判后答疑。2021年3至4月判后答疑39件,服判息诉率99.2%,同比上升1.24个百分点,当事人对裁判的理解和支持不断提升,提升了办案效果。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法官责任心。各业务部门组织员额法官加强对《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判后答疑的实施意见》的学习,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准确把握做好判后答疑的重要意义,增强判后答疑工作的责任心,变被动为主动。
二是制作判后答疑告知书,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制作《判后答疑告知书》并随案发放,通过书面清晰告知当事人答疑内容、答疑程序、答疑次数和例外情形,加强宣传,提高当事人对判后答疑工作的知晓度,保障他们的知情权。
三是设立判后答疑窗口,畅通答疑渠道。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专门的“判后答疑窗口”,拉近与当事人的距离,由专门人员进行值守,能够当即答疑的进行现场答疑,无法安排当即答疑的,由工作人员联系相关承办法官向当事人进行“一对一”的判后答疑或预约答疑。
四是细化判后答疑工作,做到应答尽答。梳理近年来的信访案件,分析容易出现信访的案件类型和环节,对于“四类案件”、刑事案件等案件进行硬性判后答疑,在宣判或送达法律文书时进行答疑,并制作答疑笔录存入案卷。其他案件承办法官也会主动询问,根据当事人的需求进行判后答疑。(卢静 张崚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