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丹棱法院审结一起特大跨国电信诈骗案30人获刑

来源:丹棱法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2-19 18:32:20

    2020年12月18 日,丹棱法院一审宣判李某某等30名被告人电信网络诈骗案,被告人李某等30名被告人犯诈骗罪,判处七年六个月至一年二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jpg   

 

    据悉,2016年3月起,“三哥”伙同“一哥”、“天胜”等人,在印度尼西亚玛琅市多个别墅内,设立了针对中国大陆地区人员的电信诈骗组织,通过网络虚拟改号技术拨打、接听电话,冒充大陆医保、公安、检察等部门的工作人员,编造个人身份信息泄露、涉嫌刑事案件、银行账户内资金需要审查等理由,欺骗被害人将钱款转入指定账户,或下载特制APP进行信息验证操作

套取银行账户和密码,从而非法占有财物。

2.jpg

 

 

    2016年3月至2019年11月,被告人李某某等人陆续加入该犯罪组织担任话务员或车行、水房人员,分工合作实施诈骗。期间该诈骗犯罪集团共组织诈骗活动10期,诈骗金额人民币3800.5662万元。

3.jpg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李某某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的方法,利用拨打电话等电信技术手段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骗取公民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均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之规定,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各被告人的行为均构成诈骗罪。法院结合各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认罪态度等情况,依法作出判决。

法官提醒: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信诈骗的手段“花样百出”,大家要提高防范意识,接到陌生电话不轻易相信,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预防电信诈骗关键牢记不要透露个人任何网络账号、密码,不要相信任何高收益宣传,不轻易点击、下载陌生人发来的链接、软件,个人银行、理财、网络账户安全问题第一时间向当地银行、公安机关求证。国家机关指令公民交付、转移个人财产都会通过当面送达书面凭证方式执行,国家机关绝对不会通过电话、网络聊天等非直接接触形式索取公民个人有关的任何账号、密码。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捂好自身“钱袋子”。

刘佳)

 

责任编辑:舒程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