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大竹农商银行惠支付营销取得历史性突破

来源:大竹农商银行 作者:胡小军 甘旭 贺秋月 发布时间:2021-01-20 09:33:43

近年来,大竹农商银行认真贯彻落实省联社“多找客户、找好客户”营销理念,全面推进智慧银行建设,切实开展全员营销,做实电子银行基础工作,惠支付商户数在四川农信县级法人机构中率先“破万”,同时有效带动了对公有效账户、存款、贷款等业务的增长。截止2021年1月2日,该行惠支付商户数为10016户,较去年同期增长128.69%,对个体工商户的覆盖率达到19.3%;月交易笔数102.24万笔,较去年同期增长655.2%;月交易金额1.3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12%;留存惠支付商户活期存款3.2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3%;惠支付商户贷款7.1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2.9%,营销效果显著。

该行将惠支付作为回归本源,做活区域性支付市场的战略性产品,发动全员营销,延伸拓展渠道,产生由点到面的强大营销动能,推动惠支付业务跨越式发展。

该行组建以行领导牵头的惠支付营销核心团队,负责分析市场,制定营销规划,通过多次一线调研,提出了“全面覆盖农村市场,全力拓展城区市场”的惠支付营销策略,制定“扫码一条街”“扫码一座城”的营销规划,要求乡镇覆盖率达到90%,城区重点商圈覆盖率达到80%,重点营销超市、服装、餐饮、服务业等国民消费热点行业,为全员营销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谋定而后动,该行全面发动全行员工开展惠支付营销工作,采取“1+N”模式,即一名员工加多名下线营销人员的模式,下线营销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员工家属、大堂经理、保安、金融联络员、社区网格员等人员,通过合理计价形成有效的“利益驱动”,营销人员走街串巷,开展对市场的地毯式营销和宣传,成果显著,从2020年10月开始,全行惠支付周均开立数始终保持在100户以上;该行将产品掌握能力作为员工营销的基本能力,积极开展员工技能培训,让每一位员工掌握惠支付产品特性,懂得一句话营销,进一步提升了员工在营销拓展过程中的成功率,更提升了客户对惠支付的知晓度和接受度。

该行认真落实惠支付营销的相关配套工作,将惠支付打造为大竹县口口相传、有口皆碑的“火爆”产品。该行认真开展两大营销活动,通过“一分换购”,通过扫码一分钱领取礼品的方式,吸引大量客户到各网点支行体验扫码惠支付,培养使用习惯;通过扫码立减”,引导客户使用蜀信e手机银行扫码惠支付即可享受1-10元的立减优惠,同时客户减免金额也将同步补贴商户,进一步提升了商户、客户通过惠支付收、付款的热情,产生交互营销效果,成为惠支付的“自来水”,据统计,该行通过交互营销惠支付达500余户;该行要求各支行每月定期到惠支付商户处进行上门回访,建立商户维护微信群,经常性进行功能讲解、产品推介和问题反馈,在惠支付商户二维码牌上粘贴支行、维护人员电话号码,保证有疑问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联系到支行,进一步提升了客户的服务体验;该行将惠支付作为商户“引流”的重点产品,在后续的维护服务过程中,注重对客户进行交叉营销,向客户推介我存款产品、贷款产品、电子银行产品,如以惠支付商户月均交易量为基础,对商户进行“流水贷”授信,由各支行客户经理进行专门对接,实现客户对产品的交叉持有,增强客户粘性,“变现”客户价值,满足商户的日常融资需求,成功为531户商户进行授信,金额达1.45亿元。

该行为进一步激发全行对惠支付营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惠支付的考核进行了深入探索。认真分析县域内扫码支付市场情况和客户使用习惯,要求惠支付商户月均交易达到10笔方可纳入活跃商户,有效阻绝了弄虚作假现象,提升支行对于商户后期维护的重视度;给机关部室员工同样下达惠支付考核任务,要求全行员工利用自身的关系网、朋友圈开展惠支付营销,有效提升了营销工作的覆盖面;创造性引入“覆盖率”指标,由总行随机选取网点所在辖区一定范围的商户进行上门查看,对覆盖率低于80%的支行落实惩罚机制,并限期达标,提升各支行开垦“自留地”、守好“责任田”的使命感和紧迫性。


责任编辑:唐方琼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