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推荐

川剧经典进校园 口口相授代代传

来源:巴中市实验小学 作者:蒲靖 发布时间:2022-06-06 19:53:15


空蒙五月雨,气象一番新。5月27日,由巴中市巴州区川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主办,巴中市实验小学承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展演在巴中市实验小学隆重举行,活动中精彩纷呈的戏剧文化展演,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到了川剧的艺术魅力。


1654516535748099.png


川剧是中华优秀地方文化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川剧进校园,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园文化生活,更是增强了学生们的文化自信,为传承优秀的地方文化和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此次活动邀请到了川剧表演界久负盛名的张黔生先生。活动以张先生的戏剧知识科普讲堂拉开序幕。张先生幽默风趣,引人入胜的讲解赢得同学们的连片掌声。听到川剧拥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以及在地方戏曲中位列前三的地位,只见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无比的自豪。

 

张先生教孩子们看戏剧该如何正确地拍手叫好,“好”字需得干脆利落,后得紧接雷鸣般的掌声,这才是真正的“叫好”。

 

看孩子们趣味正浓,张先生以《三国演义》中张飞、关羽、曹操、赵云等人物性格特征为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川剧的四种行当——生旦净丑,孩子们听的津津有味。

 

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川剧的魅力,此次活动也邀请到了川剧团的袁老师。他身着官衣,在孩子们的掌声中和注视下粉墨登场。衣着服饰精美绝伦,唱腔字正腔圆,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川剧的独特魅力。一曲作罢,现场又是一阵阵拍手叫好。

 

艺术教育不仅是美育,也是德育。张先生示范了在戏曲中如何高兴地笑,并请现场的同学上台进行模仿。孩子们身临其境,切实体会到了戏曲功夫并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真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深刻诠释了“坚持”的意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作为祖国希望的中小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更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泱泱中华,五千年历史留下无数闪光的文化;千古华夏,新时代画卷且看今朝希望的萌芽!

1654516602841524.png


1654516611117625.png


1654516621512881.png


 

1654516639850784.png


1654516652813160.png


1654516671839420.png


1654516684361665.png


1654516695426122.png


1654516707749361.png


1654516725372907.png


1654516737374624.png


1654516747700501.png









责任编辑:杨海燕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