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经开区“六个一”助推城乡基层治理提档升级

来源:经开区依法治区办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1-06 14:21:48

        理顺“一条线”激活“一池水”,建强治理主心骨 

      坚持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建立上下贯通、简约高效的主线架构。一是抓好街道主导。街道牵头整合机关单位、两新组织、社会组织,组建黄家沟商圈、白塔社区、西锦社区、兴新社区联合党委,以点带面逐步形成以秦巴大道为轴线的党建带, 充分发挥“龙头”效应。二是抓牢社区引领。按照“分级培训 +实岗跟班+街道挂职”思路,全面推行社区专职工作管理服务 规范化、岗位待遇职业化、能力素养专业化建设,划拨专项经 费用于学历技能提升,全面提升持证社工比例。三是抓牢小区带引。通过小区党支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交叉任职、 双向选聘,建立目标同向、任务同担、服务同步的“三同机制”, 增强党组织在居民自治组织和物业公司的话语权主动权,物业摩擦、邻里纠纷等矛盾下降 36%


       聚焦“一重点”解决“一揽事”,提升服务感知度

       围绕城乡结合部社区治理重点任务,着力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一是优化服务环境。完成 5 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建立全市首家社区红色文化展厅,管制散乱污企业10 家、整治私搭乱建 20 余处、分配安置还房 392 套。二是下沉服务力量。以小区、楼栋、住户为单元,将社区党总支、驻区单位、“两新”党组织等 526 名党员干部“管家”纳入治理网格,开展驻区单位联小区半年访、领导干部联楼栋季度访、党员联住户月月访的“三联三访”活动,推动社区治理从“单打独斗”到“组团上阵”。三是精准服务供给。通过楼栋长、联户长常态化收集居民服务需求,建立资源、需求、服务“三张 清单”,以“市场+公益”模式,提供百姓食堂、周末课堂、 老幼托管、就业培训等专业服务,实现社区服务可持续与专业化兼顾互融。


       突出“一主体”建好“一机制”,夯实治理硬支撑 

       居民群众是治理的主体,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以常态机制促长效治理。一是便民服务机制。整合窗口服务事项,编制便民事项服务指南,实现“一站受理、一窗通办”。 推行“错时预约办、异地网上办、老弱上门办”服务机制,由 “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也不跑”。累积办理服务事项 3000 余次,服务居民 2000 余人次。二是矛盾调解机制。由社区书记牵头,民主推选离退休干部、教师、律师、物业负责人等组 成 5 支小区议事团,利用线上微信群,线下党建茶馆、社区漫步等载体畅通议事渠道,根据矛盾层级建立绿、黄、红“三色 台账”,分级处理、一账一消。三是安全保障机制。整合视频监控、智能门禁、人脸识别、车辆管理等系统,组建安全联防巡逻队,每日开展“双巡三查”(安全隐患、环境卫生“双巡 查”和人口变动、重点人群、突发事件“三排查”),全面把牢安全防控关。


责任编辑:杨海燕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