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太伏镇“党建+”模式引领基层治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来源:泸县太伏镇人民政府 作者:李清波 发布时间:2023-04-17 14:43:35

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建引领,提高基层治理效能。近年来,泸县太伏镇牢牢抓住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积极创新基层治理“党建+”模式,以网格治理为抓手,大力实施“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治理模式,不断健全完善村民自治组织体系、推进阵地标准化建设、提升村干部队伍综合素养、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等,逐步实现高效便民、共治共享、乡风文明、环境宜居、产业发展的农村基层治理新格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1681713871091.jpg

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推动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是关键。太伏镇在推进深化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工作过程中,积极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各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进行“模式、机制、载体”三方面创新,有效打通了基层治理服务“最后一公里”。

太伏镇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引领,将党支部设在网格上,将党小组落到网点上,将每名党员纳入网格党支部管理,形成以网格内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三级联动纵向治理组织体系。全镇以村(社区)、小组为单位划分网格21个,实行村(社区)支部书记兼任网格长,在网格内建立党员中心户联系群众服务机制,以15户-30户为一联,划小划细网格“细胞”。以“一长一员”(一个网格设置一个网格长一个网格员)模式组建网格团队,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全覆盖成立功能性网格党小组,打造“党小组+网格员+十联户”基层治理“铁三角”。加快推广“十联户”联防守望、抱团发展模式,明确“十联”内容,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同时建立网格内“吹哨报到”机制,充分调动网格内各企事业单位、乡贤等资源力量,形成“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力量”的“一核多元”横向治理机制。

太伏镇健全“党委抓支部、支部管党员、党员带群众”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善村级办公场所功能,积极整合卫生、文化、计生、治安等服务职能,细化服务项目,开展“一站式”服务,并积极配套农家书屋、文化广场、道德讲堂、广播室、文化墙、公示栏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增强村级阵地综合服务功能,使村级活动场所真正成为党群议事学习的场所和为群众办事的“便民服务中心”。

“我们镇内21个村(社区)健全完善了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体系,通过召开村民小组大会、院坝会,召集村民集体协商议事、决事、办事,引导村民广泛参与项目建设、环境整治等,调动了村民参与村组事务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村级共管共治、共建共享。”太伏镇党委委员、组织宣传统战委员黄宇说道。太伏镇积极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落实村务公开规范内容,民主监督效能持续提升。修订村规民约,提高村民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意识,实现依法治村、以规管村。

1681713889261.jpg

党建+助力村干部“有位有为”,做强人才支撑

基层干部既是基层的管理者,又是当地群众的“跑腿员”“广播员”“安全员”,是乡村振兴的“领头羊”。太伏镇多举措引人才、强人才、留人才,为实现乡村振兴筑牢“人才支撑点”。

太伏镇不断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储备村“两委”年轻后备干部30人,组织40余名村“两委”干部参加学历提升班,村级班子结构更加优化,整体素质有效提高,战斗力明显增强。

1681713929339.jpg

同时充分利用党员教育培训基地,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专题培训、集中轮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指导村干部利用“酒城先锋平台、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进行线上学习,引导村干部深入学习政治理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知识,提升业务能力。把村干部培训纳入全镇干部培训计划,扎实推进学历提升工程,做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定期组织村“两委”干部、驻村干部召开“谈心谈话”,抓好村干部、驻村干部日常管理,提升服务群众能力。

1681713948481.jpg

切实提高村干部待遇与福利,完善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提升机制,使村干部在政治上有盼头、工作上有劲头、生活上无顾头。同时加强村级干部党风廉政教育,强化作风建设,加大对村干部违纪违法行为查处力度,深化正风肃纪。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促进特色产业发展

太伏镇以“基础实、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为发展目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通过“产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探索形成了“集体主办、村民参加、利益共享”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围绕“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能人聚在产业链上,农民富在产业链上”的工作思路,推行“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党建模式,把支部建在合作社、建在产业基地,成立柑橘党支部、水稻制种党支部、村集体公司党支部、枳实枳壳党支部等产业党支部,有效盘活了土地产业、劳动力、科技、市场等各类要素资源,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真正实现了集体增效、农民增收、互利共赢。

依托地理优势和生态优势,按照“合理布局、规模化推进、标准化种植、科学化管理”的方针,努力实现从在田边地角、干沟箐边和荒地种植向适宜耕地种植转变。发展龙眼、柑橘、水稻制种、中药材(枳壳枳实)、糯红高粱“五大万亩”支柱农业,不断做强特色农产业,促进群众致富增收。

(李清波)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