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樊碧贞/旮旯石之秋

来源: 作者:樊碧贞 发布时间:2024-11-20 16:24:31

雨后初晴,空气清新得仿若水洗,每一次呼吸都似心肺在接受大自然珍贵的馈赠。我和朋友相约前往新场镇民胜村看旮旯石。此前虽来过两次,但都匆匆而过,脑海里只有那模糊的“一石一寺”传说。幸运地是,此次有熟悉此地的雨宣兄和金色姐姐同行,我满心期待。

 

刚下车,微风轻拂脸颊带来丝丝凉意,那是秋天独有的问候。脚下,金黄的落叶如华丽地毯铺满大地,每一片叶子都在低吟着秋天的故事。草丛宛如被大自然打翻的调色盘,呈现出迷人的层次。蓝色鸭跖草在风中摇曳着花朵,马兰花簇拥盛开,与商陆一起点缀着秋天。商陆果子如微缩南瓜,成熟后呈酱紫色,为秋天增添一抹神秘色彩。老家称它“补锅籽”或“土人参”,其淡白色花朵精细如牙雕。曾经,辨别这些花草对我是极大困扰,如今有“识花君”帮忙,我能轻松辨别它们,因此有更多机会亲近自然精灵。

 

沿着山路前行,新修便民道浓重的水泥味让我转身踏上泥石路。此时,大家都沉浸在山间美好中。我在路旁寻觅植物时,同伴们也没闲着。雨宣兄在平坦之地放飞航拍器逐梦,金色姐姐则走进庄稼地找寻乡村记忆。黄南瓜、红苕尖让她眼中闪烁光芒,每看到一样,便兴奋呼喊。我在远处被她纯粹快乐深深感染,“鸡鸣桑树颠”的乡村画卷似在眼前展开,这种感觉在看他们拍摄的视频时愈发强烈,爬山疲惫的累被快乐的满足取代。

 

途中,我们遇到三位养蜂人在对付马蜂,起初我们认为是奇特“钓鱼”活动,走近才知是驱赶马蜂。看着马蜂挣扎,我心生不忍,它们虽会带来困扰,但其与人类同是地球居民,拥有生存权利。这让我不禁思考人类与自然相处的复杂,也由此联想到旅行中的挑战与突破,就像我们面对自然时需平衡自身需求与尊重自然一样,旅行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而克服它们能让我们领悟更多。

 

告别养蜂人,我们沿着蜿蜒水泥路往山上走。路旁突石如忠诚守护者。我们爬上去休息,思绪飘远。三年前这里银装素裹,宛如童话冰雪王国,与如今满眼翠色形成鲜明对比。突石旁松树苍劲挺拔,老干似铮铮铁骨,枝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古老故事。

 

继续往上走,㮟寺很快映入眼帘。寺倚石而建,虽小却有些年头。寺中有多尊塑像,因为时间关系未参拜。几朵金黄的棣棠花开在寺侧,让这个偏居一隅的小寺多了几分烟火气,于是又多打量了几眼。

 

这时,金色姐姐打破宁静,讲起一个感人的故事。很久以前,山下有个心狠手辣的地主,对家中放牛娃百般折磨,只有在旮旯石下放牛时,放牛娃才能得到一丝慰藉。一日饿昏后,他梦到仙女身着五彩裙,带着吃食而来,醒来食物就在身旁。地主听闻后,带着家丁气势汹汹赶来抢夺。放牛娃奔逃至山顶,前有悬崖,后有追兵,危急之时,巨石发出刺目的亮光,伴随着一声巨响,从中裂开一道窄缝。放牛娃赶忙挤入爬到顶。地主紧跟其后却因肥胖被卡在缝中。后来石头上出现一朵莲花,人们认为是仙女化身,这块石头就成了旮旯石。

 

听完传说,旮旯石在我们眼中变得神奇。我们起身朝着它走去。它静静地矗立在㮟寺的后方。巨石从中间裂开,缝隙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恰似一条连接着古今的时光隧道,每一寸空间都弥漫着岁月的气息。我们几个人相互鼓励着,手脚并用,开始了艰难的攀爬。石壁上仅有一些仅能容下半个脚趾的小孔,那是我们唯一的着力点。每一次伸手、每一次蹬脚,都像是与巨石的一次较量,充满了惊险与挑战,却没有人放弃。

 

终于登顶,眼前的景象让我们瞬间忘却了攀爬的艰辛。脚下的山林就像是被大自然这位神奇的画家打翻的调色盘,红的热烈、黄的灿烂、绿的浓郁,它们相互交织、相互渗透,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也被这迷人的秋色染遍,那深深浅浅的色彩,从浓郁到淡雅,如梦如幻。而我们所居住的城市轮廓在群山的环抱中若隐若现,竟有一种别样的亲切。

 

我们静静地伫立在巨石之上,尽情地享受着眼前的美景,心中满是宁静与喜悦。从旮旯石下来虽惊险但欢乐,金色姐姐和孟秋姐姐用相机记录这些瞬间,笑着说要保存到90岁再看。这次旮旯石之行,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镶嵌在我的心灵深处。它让我深刻领悟到,有些事情看起来很难,但真正用心去做,就会发现,很多时候不过是自己预先给自己设置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以致事未始而终。而旅行的意义,就在于此,它能重塑我们对生活的认知,让我们在面对人生困境时,能怀揣希望,勇往直前,保持对生活永远的热爱。


责任编辑:梦雪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