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推荐

她们,是接警台上的铿锵玫瑰

来源:南充市公安局情指中心 作者:张莹钰 发布时间:2021-11-03 09:27:45

“您好,南充110”,“请问您需要什么帮助?我们马上出警,请您保持电话畅通......”经统计, 2021年1-10月,南充110共计接警电话353485起,有效派警116414起,对普通人来说这是一串惊人是数字,但对于110接警员,这仅仅是使命的开始。对待每一起警情,接警员需要高效细致地与报警人沟通,短时间获取有效信息,然后快速将警情指派至辖区所队或街面最近的警力处置,后续跟踪警情反馈。在常人的理解中,接警员似乎只扮演了一个接线员的角色,但现实中,她们却扮演着:“心理咨询师、导航员、知心姐姐......”

微信图片_202111030922451.jpg

多重身份,刻画青春的温度

她们是语言艺术工作者,面对情绪激动亦或是心态消极的报警人电话,接警员们都必须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强大的共情能力,理解每一位求助者的难处,及时耐心地安抚好他们的情绪。她们是“人工导航”,为更精准的将警情派发,让警情得到高效处置,接警员们都要背记辖区地图,熟悉每一个辖区分界、地名、景点.....遇到报警人讲不清地名的,她们需要引导报警人讲述自己周边的建筑物来确定地理位置,确保报警信息“看得见、听得清、呼得出、信息准、反应快”。她们是警民的“连心桥”,及时排解民忧、有效搭建警民和谐沟通,不断增进公安机关和群众之间的理解、信任与支持,进一步提升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社会亲和力与群众满意度。接警员们将青春的温度尽情地传递在报警电话的另一端,为每个忐忑不安的心带去温度与安全感。

芳华待灼,彰显巾帼风采

在这群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接警员中,工作16年的张虹同志,自2005年进入南充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从事接警工作以来,她深知110是警民的“连心线”,老百姓的“生命线”,一直兢兢业业工作,认认真真处理好每一起群众报警。期间,共累计受理群众各类报警求助28万余起,全部进行规范受理处置,实现了“零投诉”的工作目标。工作中,她作为一名组长,谦虚谨慎,严以律己,先后通过“传帮带”教会了19名新进接警员,并带领组员在考核中年年名列前茅。由于工作突出,她已连续七年被评为“优秀辅警”,先后被市委荣记十九大安保工作辅警个人四等奖一次,被市公安局评为先进个人两次、“五等奖”一次,同时于2020年作为党代表代表市局机关参加了南充市第七次党代会。

微信图片_20211103092245.jpg

张虹同志正在接听110电话

 南部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指挥调度室主任唐薇同志,2020年,唐薇身怀六甲依然坚守岗位,共接处群众各类报警电话96300起,妥善处置群众各类求助754余起,成功挽救自杀人员9人,找回离家出走未成年人16人。她围绕110“快速反应处置”、“预防打击犯罪”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核心要求,全力打造“忠心、信心、细心、耐心、恒心”的“五心”110,搭建平台与百姓之间的暖心通道,当好“人民的保护神”。

微信图片_202111030922453.jpg

唐薇同志正在参加街头110宣传工作

南充公安110指挥中心先后荣获四川省巾帼文明岗、南充市巾帼文明岗、南充市三八红旗手等称号,多次被市委市政府和市局荣记先进集体,2020年被评为“四川省公安机关110工作成绩突出集体”、2021年获得“四川省三八红旗集体”,1名民警、2名辅警被评为全省公安机关110工作成绩突出个人。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为不断提升110接处警工作规范化、专业化、智能化、实战化、社会化水平,促进110接警员队伍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牢固南充110品牌。新入职接警员都需严格按照要求,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扎实抓好基础理论和业务常识学习,同时优秀骨干对新入职警员进行“传帮带”,在夯实接处警工作理论基础、提升接处警质效上下功夫;在筑牢对党忠诚根基、践行为民服务宗旨上使长劲;要熟悉掌握《110接处警工作规则》和相关政策法规;要严密组织随岗锻炼,熟练掌握各种接警技巧,在提升处警应变能力、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上求突破;要严格纪律养成,做到岗位就是战位,在塑造职业专业形象、打造人民公安铁军上展风采,对打造110新形象注入了新鲜血液。(张莹钰)



责任编辑:杨东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