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铿锵玫瑰别样红 ——记民建全国优秀会员杨文涛

来源:民建成都市委会 作者:陈德军 赵晨宏 发布时间:2020-01-14 14:29:58


  远观她,你会被她美丽的外表、甜美的声音所折服;走近她,你会被她坚韧的个性、执着的精神所感动。她,就是被会员喻为“铿锵玫瑰”的民建成都郫都区支部会员、区政协副主席杨文涛。十三年来,杨文涛凭着对民建事业的无限热爱,用心血和智慧诠释担当与奉献的内涵,用无悔和赤诚书写人生的美丽篇章,谱写了一曲新时代民主党派成员不忘初心、不负韶华的赞歌。

a_401517574640103424.jpg

  “新官”上任“三把火”

  2007年5月,民建郫都区支部成立,入会刚满一年的杨文涛被组织任命为支部主委。“在郫都我要听到民建的好声音。”杨文涛至今对时任民建成都市委会主委童若春在支部成立大会上说的这句话记忆犹新,“郫都支部的成员是从民建金牛区总支‘划’过来的,人员少,底子薄,怎样带着他们去实现这个目标,我当时心里真的没底。”

    但压力没有成为杨文涛的“绊脚石”,而是变为了她铆足劲加油干的动力。如何打开工作局面是杨文涛面临的第一道“考题”。她经过认真思考,点燃了“新官上任三把火”:

     ---组织会员学习《中国民主建国会会章》,重温《入会申请书》,答好“郫都民建三问”(为什么加入民建?加入民建后有什么收获?为民建事业作了哪些贡献?)问卷。如今,“郫都民建三问”已成为支部引领会员思想、规范会员言行、熨帖会员身心的“家训”,其闪烁着思想的光芒影响了一批又一批会员。

    ---着力打造以“提炼一种支部精神、健全一套工作制度、培育一支参政队伍、打造一个服务品牌、抓好一块宣传阵地”为核心的“五个一”工程建设,为支部沿着健康发展的轨道稳步前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杨文涛亲自起草制订了《支部委员职责》《会议活动制度》《会员激励机制》等多项规章制度,并印发至每一位会员手中,每季度对会员参加组织生活考勤情况、议政调研任务完成情况、绩效考核情况进行通报,把手中有制度、心中装制度、自觉落实制度成为全体会员自觉的行动。

     “能追无胜景,始见不凡人”。杨文涛万万没想到她的“三把火”“烧”出了这么大“动静”:“郫都经验”成为上级宣传推广、兄弟单位学习借鉴的“标杆”。但杨文涛没有被“一鸣惊人”的“三把火”烧昏头脑,而是给自己定下来更高的目标:把支部建设成为“会员之家”。

  为会员找到家的感觉

  长期以来,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生活普遍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没有新意,对新成员缺乏吸引力等问题。杨文涛大胆改革,摈弃惯常的“一杯茶,报个到,发发牢骚念念报”的做法,将组织生活与网络新媒体相结合,通过会员QQ 群、微信群等广泛听取会员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互联网开展网上组织生活。这种形式不受时间段、场地等限制,深受年轻会员的喜爱。将组织生活与参政议政相结合,根据每次会议议题需要,邀请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负责人参会,围绕主题展开交流讨论,会员通过与政府管理部门直接对话,答疑释惑,集思广益出谋划策,最后形成有价值可操作性的方案,有效提高了参政议政质量。将组织生活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充分利用会员各自的优势,积极做好法律援助、扶贫帮困、捐资助学、送医疗、送科技、送文化下乡等活动,通过社会服务,扩大民建的社会影响力。将组织生活与会务工作相结合,结合各种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看望、慰问困难或生病会员等,让会员切身感受到了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增强了组织凝聚力。

    灵活多样的组织生活形式得到了会员的认可和喜爱,但组织生活“打游击”、办公场地“无定所”的现状让很多会员感到“没有归属感”。“地点我来提供,费用我来解决。”杨文涛联合其他民主党派负责人找到有关部门领导,通过“软磨硬泡”,为支部争取到了固定的办公活动场所和工作经费。同时,她积极筹措经费为这个“家”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和图书学习资料,创办了《郫都民建》《建言献策专辑》刊物,不定期开展文体活动,满足了会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十三年来,《郫都民建》每年出刊10期从未间断过,成为会员爱不释手的“精神食粮”。支部就像一个“磁场”深深吸引着会员,组织生活出勤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此外,杨文涛积极开拓创新,打造出了“三个一工程”品牌,即:支部与一个乡镇政府、一个政府职能部门、一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定期开展活动,取得了资源整合、互利共赢的效果。“三个一工程”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称赞,很多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纷纷跟着效仿。

    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是民主党派重要的、永恒的话题。杨文涛把“引才入会、会育人才、人才强会”作为支部建设的“三角架”,发展会员“求贤若渴”,培养会员“恩威并施”,推荐人才“当仁不让”,先后有5位会员从普通干部走上县(处)级以上领导岗位,11位会员担任区、县中层干部,担任市、区两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人数占会员总数的47.2%。这対于一个只有三十多号人的支部来说绝对是了不起的成就。杨文涛在维护会员合理利益上也毫不含糊,甚至不惜“急头白脸”。其他党派成员说“杨文涛‘护犊子’就像‘抱鸡母’”,调侃的语气中流露出羡慕之情。为给年轻会员搭建锻炼成长的平台,2017年 5月,杨文涛主动辞去主委职务,把“接力棒”交给了年富力强的支部会员杨科,并尽心尽力“搀扶”杨科“挑起担子”“迈稳步子”。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杨文涛不仅是支部主委和区政协副主席,同时也是为人之母、为人之妻。由于她身兼数职,又是一个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狂”,加班加点就成了家常便饭,几乎无暇照顾丈夫和女儿。她这种忘我工作的“女强人”风格令丈夫和女儿“爱恨交加”。“不知什么时候我女儿将微信名‘妈妈’改成了‘粉妈’,我老公将‘老婆大人’改成了‘钢铁战士’”。杨文涛虽然是笑着说的这番话,但泪水已涌出了眼眶,“要说我最愧对的是谁,那就是我的丈夫和女儿了!”

    为民生“鼓”与“呼”

    “守住一颗为国计民生的‘初心’,做好国计民生现象的观察员、深入实际调研的调研员、广大民众心声的传达员、政府职能部门的评论员、国计民生服务的监督员,才能体现一个党派成员的价值。”这是杨文涛时常教导会员的话语,也是她自己秉持和坚守的信条。2008年1月以来,杨文涛先后担任成都市十五届人大代表和成都市十四届、十五届政协委员,她始终坚持把关注国家大事、反映百姓需求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体现,不遗余力为国计民生“鼓”与“呼”。

a_401517575684485120.jpg

杨文涛深入藏区指导精准扶贫工作

    郫都区三道堰是保障1600万成都市民饮用水的“源头”,近年来,水源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但资金成本高、缺口大、使用范围窄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水是生命之源,关乎民生大计,出不得半点差错。”杨文涛敏感地意识到了问题的严峻性。为深入了解成都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情况,杨文涛多次深入郫都区几个乡镇实地查看,入户走访倾听群众诉求,发放问卷征求意见,几易其稿形成了《关于成都市饮用水水源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的调查与建议》调研报告,并针对落实工作中的难点、“卡”点给出了建议。但由于此项工作牵扯到的部门多,落实起来难度较大。性格要强的杨文涛“不依不饶”“穷追不舍”,不达目的誓不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连续四年的呼吁,在2012年2月召开的成都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这篇倾注了杨文涛心血、汗水和智慧的议案终于“开花结果”了:中共成都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12年起由市财政局每年转移支付给郫都区6000万元(2019年提高为1.2亿元)补偿资金用于饮用水源保护。“作为人大代表,涉及到民生问题,就应该要有一种‘问题不解决不罢休’的‘死磕’劲儿。”杨文涛自豪地说。在任期内,她坚持访民问苦、为民请命,先后向各级人大、政协提交关于民生的议案、提案共83件,其中有 17件被列为人大议案、政协重点提案,有多篇调研报告得到民建中央、中共成都市委和郫都区领导的批示。

    杨文涛把“根”深深扎在人民群众之中,除了完成“规定动作”外,她还经常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到大街小巷转一转,到集贸市场和菜市场逛一逛,与市民“拉拉家常话”“摆摆龙门阵”,倾听群众的心声和诉求。杨文涛说,有些事看起来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往往会被忽略过去,但恰恰是这些源于我们身边的小事,透出了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大民生”。对于社会不良现象,她也敢于挺身而出,几次“路见不平一声吼”,颇有“带刺的玫瑰”的味道,为此,郫都区环保局还专门聘请她担任监督员。

    社会服务工作是民主党派履行职能扩大社会影响的重要载体,也是党派成员了解国情民情、关注国计民生,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杨文涛充分利用这个最能直接展示支部形象的“社会窗口”,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颇具特色、富有成效的社会服务活动:筹集30余万元资金帮助藏区贫困学子完成学业,捐款140万元支援灾区群众重建家园,逢年过节慰问贫困家庭、高龄老人、优秀教师,大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这一桩桩善举像阳光一样温暖人心,如火炬般照亮他人,彰显的是参政党的政治意识和社会担当。

a_401517577680973824.jpg

杨文涛率队开展“写春联,送温暖”活动

    侠骨柔情担道义,铿锵玫瑰绽芳华。民建郫都区支部在杨文涛的带领下,各项工作百舸争流,勇立潮头,连续6年被上级评为先进基层组织,成为郫都区政治舞台上一支重要力量,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竖起了一面鲜艳的旗帜。2010年和2015年,杨文涛两次被民建中央授予“民建全国优秀会员”称号。今年1月,支部又被民建四川省委表彰为首批“五个好”基层组织。

    “一切美好只是昨日沉醉,脚下的路还有更多的累,追逐梦想总是百转千回,无怨无悔从容面对……”杨文涛说,她最喜欢《风雨彩虹铿锵玫瑰》这首歌,因为她觉得那铿锵激昂的旋律就是她的性格,朴实无华的歌词就是她内心的写照。(陈德军 赵晨宏)


责任编辑:李月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