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1、23日,绵阳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犯罪学会预防犯罪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犯罪防空研究中心研究员、四川省“法律明白人”培训师资、绵阳市涪城区人大代表谢平应三台县社区矫正中心、绵阳市司法局仙海司法所社区矫正中心、中途之家帮教服务中心邀请,先后到三台、仙海开展“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社区矫正行活动,中途之家帮教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参加了活动。
谢平专家首先向社区矫正人员介绍了2024年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这一改革利好消息,鼓励大家积极参与社区矫正早日回归社会。
在三台,谢平专家宣讲以《防范于心反诈于行---电信网络诈骗法律知识普及》为题,从“电信网络诈骗的法律属性”“公民反电信诈骗的义务”“电信网络诈骗反洗脑”三个板块与社区矫正对象进行交流。在互动环节,根据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特点,面对面就“你收到过陌生人讯息吗?”“你面对小礼品是否扫一扫?”“你有被网络诈骗的经历吗?”“你的亲人朋友是否有被骗过?”四道“电信诈骗测试题”,让大家感受到网络电信诈骗活动就在身边。在电信诈骗法律属性板块,通过具体案例、电信网络诈骗特征等推演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通讯、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向社会公众发布虚假信息或设置骗局,主要通过远程控制,非接触性地诱使被害人交付财物的犯罪行为。在公民反电信诈骗“义务”板块,重点分享“两卡”犯罪基本法律知识,学法、知法不当反诈“法律糊涂人”, 确保自己不受骗;懂法、守法不做以身试法“代言人”, 确保自己不参与“骗人”; 用法、护法当好反诈“吹哨人”, 惊醒他人“不受骗”; 研法、讲法当好反诈“宣传员”, 提高电信网络诈骗“成本”。在电信网络诈骗反“洗脑”板块,从心理学角度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进行解密:通过实案分析可以发现,技术手段是一种犯罪辅助方式,所有技术手段的运用都以达成对被害人“心理控制”的目的而展开。根据电信网络电信诈骗犯罪样态,对9大类58种骗术进行解码。防范网络电信诈骗最原始、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切忌不要被“洗脑”。
在仙海,谢平专家根据社区矫正对象对食品安全问题关注的需求,以《“食”刻警惕以法护“胃”》为题开展食品安全法律知识讲座。
谢平专家宣讲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对食品安全的重大部署,从民事、行政、刑事三个维度介绍了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法律规范。2025年5月是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根据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了《2025年“民法典宣传月”工作方案》的通知,谢平专家首先分享了我国《民法典》对食品安全的规范,引导大家用《民法典》维护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事关民生,民生和安全就是最大政治。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问题,把食品安全纳入整体国家安全观来统一部署,并通过立法的方式从民生、行政、刑事多维度对食品安全进行保护。
活动现场,一位从事食品销售的社区矫正人员十分感慨:平时缺少这方面知识学习,今天给补课了。仙海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与谢平专家、社区矫正对象进行了现场三方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