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清晨6点,天边刚透出鱼肚白,四川甘孜自治区康定市职工活动中心门前已人影攒动。58岁的筑路工扎西多吉踩着草尖薄霜,双手反复揉搓刺痛的膝盖,呼出的白气在寒气中迅速消散:“天没亮就骑马下山,这腿疼得钻心,就盼着专家给看看!”他的身旁,挤满了从周边乡镇赶来的高原劳动者。他们裹着厚实的藏袍,脸颊烙着风霜印记,眼神却灼热如炬。
这份沉甸甸的期盼,在晨光中迎来了回响——一辆辆满载专业医疗力量的“健康直通车”缓缓驶入甘孜自治州康定市职工活动中心。由民建成都市委会、甘孜州总工会指导,多家成都民建基层组织及康定市工会联合主办,中铁十六局等单位协办的“民建关爱劳动者 甘孜爱心医疗行”活动正式启动,一场跨越山海的健康守护行动就此展开。
上午8点,临时诊室刚开放便涌入了人群。在郝溥主任医师的诊桌前,22岁的姑娘卓玛低着头,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脸颊上大片过敏红痕清晰可见。“风一吹太阳一晒,脸就又红又肿,像火烧一样……十年了,啥药都试过。”她的声音带着哽咽。郝溥倾身细听,指尖在平板电脑上快速滑动,屏幕上跳动着融合中医“七体七因”理论与AI智能分析的数据图谱。“这是高原强紫外线引发的重度敏感。咱们用藏药调理内环境,再配合物理防护,很快就能痊愈。”一滴滚烫的泪珠倏地滑过卓玛皴红的脸颊,她用力点点头。
隔壁诊室气氛凝重。方宏洋主任举着一张肺部CT片,灯光下几个芝麻大的白点让几位牧民屏住了呼吸。“肺结节不等于肺癌!”方宏洋的声音斩钉截铁,手指重点影像,“关键看它是‘乖’还是‘凶’。像这种边缘光滑的小结节,咱们定期‘盯’着它就行。”他从环境诱因讲到良恶特征,再解释微创手术的临界值,一位紧攥报告单、指甲发白的汉子长舒一口气:“听您这么掰开揉碎讲,心里悬着的石头可算落了地!”
最让人揪心的是格桑拉姆。60岁的她因严重晕车,十余年不敢下山看病,今天她在儿子搀扶下,颤巍巍走进了直通车改造的流动诊室。何洪高医生轻点车载远程诊疗设备,成都的心血管专家影像即刻出现在屏幕上。专家们通过高清摄像头仔细观察老人的状态,实时分析检查数据,半小时后,个性化治疗方案递到了老人手中。老人紧紧攥着药方,既惊讶又惊喜。
诊室外,一群身着红马甲的身影在人潮中格外醒目——中铁十六局CZSCZQ-8标段三工区的志愿者们正穿梭奔忙。“大叔,心内科往这边!”“小心台阶,我扶您!”副书记潘鑫的嗓音已沙哑,仍高举引导牌呼喊。他刚搀着一位关节炎老人坐下,转身又抱起哭闹的娃娃交给护士。“高原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知道乡亲们看病难。”他抹了把汗水,“能搭把手,值!”
活动现场,康定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张小莲的藏袍肩头已凝满霜花。“登记处再加两把椅子!”“热水供应不能断!”她疾步穿梭协调,看见一位老阿妈捧着刚领的免费药品抹眼泪,立刻上前握住她龟裂的手:“阿妈啦,专家说了啥?”“说我的气喘病能控制住!”老人笑的很灿烂。张小莲感慨道:“民建把健康送到了家门口,送到了一线职工的心坎上!”
时间回溯至活动伊始。简单的启动仪式上,民建成都市委会副秘书长包立东的发言激起阵阵掌声:“这不是一次性的慰问,而是民建对高原兄弟姐妹健康的庄严承诺!我们要用技术解病痛,用真心换安心!”台下,来自成都三甲医院的专家团成员集体攥紧了拳头。
这份承诺在三天后变为现实。当康定市职工活动中心、甘孜州总工会、康定市民族医院同步挂上“民建-甘孜健康直通车”铜牌时,人群爆发出欢呼,预示着由民建会员企业搭建的“三级服务机制”(基层站点初筛、州级平台远程会诊、联动成都三甲医院绿色通道)正式启动。
甘孜州总工会常务副主席熊丽静现场拨通视频电话。屏幕那头,成都华西医院呼吸科专家正为一名牧民解读CT片。“神奇!像专家坐在跟前!”牧民扎西竖起大拇指。熊丽静抚摸着远程设备感慨:“这解决的不仅是眼前看病难,更是给高原架起一座跨越时空的健康桥!”
中共康定市委常委、副市长杨辉指着药柜里高原病常用药对感慨道:“过去牧民买这些药得翻雪山跑州府。现在家门口能取药、能问诊,是实打实的民生工程!”他的笔记本上,已记录下十余条优化建议:“要让直通车真正扎下根。”
落日下,职工活动中心的人群陆续散去。扎西多吉捏着中药包和康复训练图,步子迈得轻快,他的藏袍口袋里,装着“健康直通车服务卡”,背面印着24小时咨询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