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统筹整合聚资源 建强机制创特色

——剑门关镇构建“1454”基层社会治理运行管理模式
来源:李剑 作者:广元市委政法委 发布时间:2020-11-05 17:11:32


近年来,剑阁县剑门关镇以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助推乡村振兴为目标,始终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和“自治法治德治”相融的原则和理念,围绕“发展是主题、平安是基础、稳定是责任”的社会治理工作思路,统筹整合管理平台、行政资源、社会资源,创新构建起了“1454”基层社会治理运行管理模式,推动经济社会事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整合管理平台,建成统一指挥体系。通过整合网格化、雪亮工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信访维稳、安全应急、森林防火、禁毒等网络平台,建成了横向到边、纵向贯通的实体化运作社会治理信息指挥中心,由党委书记、镇长牵头任总指挥,分管副书记、派出所所长任副总指挥,相关党委成员分别任组长,实现指挥监控合一、接待调解合一、投诉核查合一的办公一体化运转,搭建起了上下对应、配套联动的社会治理工作平台体系,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力量的高效联动工作效能。

整合行政资源,建立四大工作机制。一是综治服务大厅设置综治信访调解、安全应急管理、公共法律服务、党建纪检监察、城乡综合管理等5个窗口,实行集约化一体化办公,实现了“一窗受理、综合服务、导向办理”的便捷服务。二是信息管理中心整合了公众互联网、电子政务网、党政办公网、应急联动指挥网等网络,建立了应急指挥、网格化管理、社会资源监控等13个平台,形成了统一指挥、平台协作的良好格局,增强工作合力。三是885”(帮帮我)现代调解服务超市整合调解室、接访室合署办公,增设电话接访、视频接访与县级视频联网接访、视频多方调解等5个“菜品”,通过音视频连线为群众及时提供“互联网+法律咨询+调解远程服务”,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四是李琦(郭兴利)工作室实行派遣式和群众“点菜式”服务,真正把郭兴利“干部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和李琦“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化解矛盾当家事”落到实处。

统筹社会资源,建强五支队伍。一是创新组建跨村(社区)乡贤理事会。会员由全镇有名望、有威望、在外成功人士及退休老干部等123人组成。乡贤理事会实行跨村(社区)对镇村决策、财务事务、民生事项、工程建设、村民自治等进行协调监督,并全覆盖开展矛盾纠纷调查调处和委托代理为民维权等服务。自成立以来,已成功调解民事纠纷12起。二是建立镇治安巡逻队。由派出所、城管、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抽调人员,建立16支村(社区)治安巡逻队,具体负责辖区日常治安联防防控、交通安全劝导、森林防火巡查、防汛度汛巡查、重大活动安保等的巡逻巡查活动,做到防患于未然。三是建立应急抢险服务队。下设消防救援、医疗救护、交通处置、火灾救援、防汛抢险、安保应急、水电气抢险服务、助农支农服务等8支应急抢险服务小组。今年以来,应急抢险服务队开展服务13次。四是建立法律志愿服务队。由专业法律工作者、派出所、法庭等执法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及守法先进单位负责人、有威望的乡贤和法律明白人组成,实行派遣式和群众“点菜式”服务,截止目前,法律志愿服务队累计到村服务22次,服务群众600余人。五是建立文旅志愿服务队。设立文化服务和旅游服务两个志愿服务小组,不定时为当地居民提供图书阅览、文体健身指导、乡村文艺汇演等服务,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今年以来,文旅志愿服务队已开展文艺下乡汇演4次。

统筹基层力量,做实四项基础。一是做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村(社区)重大事项严格按照支部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以及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的程序,积极做好村(社区)各项事务民主决策和执行,让群众更好地参与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二是做实村规民约。认真梳理、归纳总结,制定出了能让群众接受的村规民约,增强村民遵法守法意识,形成群众和村社干部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三是做实网格化服务管理和“雪亮工程”。采取网格员+信息化“双层”监管模式,把社会治理的触觉延伸到村组农户、田边地角。积极推广电视机顶盒一键报警系统普及,利用手机AAP、微信、QQ等现代网络信息工具,让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有力保障。四是做实德治教育。各村(社区)充分发挥剑门关红色文化、三项教育、传统文化活动等载体作用,大力开展评先进、树典型活动,推广道德积分制,全面提升群众的道德素质,实现辖区人居环境优化、生态环境美化、人文环境和谐化,努力建设生态智慧健康文明幸福的家园。


责任编辑:罗霞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