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以人民至上的理念对贫困单亲家庭 建立常态化帮扶机制

来源:色达县人民法院 作者:付宝 彭涛 侯亮 曹新松 发布时间:2020-09-08 22:42:14

一、单亲家庭的特殊性

 

(一)缺少家庭劳力。单亲家庭,属于特殊社会群体。一是家庭成员组成的不完整性。据对所走访的10户单亲家庭及其成员的调查分析,一般都是因为离婚或者丧偶,或者是没有通过法律程序正式结婚的女性家庭,有了孩子之后,只有父亲或者母亲,有的是寄养在叔伯、姑姑、舅舅家中,靠亲戚代管,导致家庭成员不完整,处于单亲或无双亲状态。二是家庭成员的弱势性。有的家庭甚至是孩子的父母双双不在,或者外出打工,家里只有爷爷奶奶陪伴,并且爷爷奶奶年事已高,又加之有的爷爷奶奶体弱多病,自己都得不到应有的照顾,还额外增加了照顾孙子孙女的家庭负担,本来就力不从心,这样一来就更是雪上加霜了,实在不堪重负。三是有的家庭甚至只有几个年幼的孩子相依为命。这就更加难上加难了,家庭境况一贫如洗、不忍直视。一个家庭只有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和几个年幼的孩子,或者只有势单力薄的女人,或者只有一个男人带着三四个孩子,甚至只有孩子自己的操持打理,是很难正常运转的,更不用说发展家庭经济了。像这样的家庭屋里屋外、田间地头、大大小小、渣渣草草的事情就算有三头六臂也难以应对。田地荒芜,孩子无人照管甚至失学,家庭经济江河日下、逐渐萧条衰败,一天不如一天,这本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可以说真的看不到家的一线生机和希望,看不到未来。身在其中,除了孤独还是孤独,除了落寞还是落寞,贫穷痛苦、担惊受怕、缺乏安全感,那自然是司空见惯、情理之中的事了。

QQ图片20200903210554.png

(二)缺少家庭关爱。没有完整家庭的父爱和母爱,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更是被忽视。由于家庭成员缺位,一般来说,要么就是孩子缺父,要么就是缺母,是一个不完整的家庭。由于家中的琐事烦心事大大小小的事都要经过这个家庭顶梁柱的大脑;油盐柴米酱醋茶都需要一个人去面对;孩子尚小的单亲家庭的一日三餐也需要亲力亲为、亲自打理伺候;思维在不停地运转,就连睡觉的时候也想着家务事......如果孩子年幼处于嗷嗷待哺阶段,哇哇哭声绕梁三日、余音不断。那种心烦意乱让人坐立不安、食寝不香。难以想象个中酸楚和精神压力,根本就难以承受之重,所以很少有安静清闲的时候。在这种家庭环境之中,往往是声嘶力竭的怒吼代替了心平气和,阴雨连绵、扭曲变形的脸代替了阳光灿烂和眉开眼笑,很难形成和睦友善、春风拂面的良好家庭氛围。这让大人孩子都难以面对,在心理上更加反感和排斥,长期就形成了一家人整体自卑压抑、变态怪异的性格。长此以往心理负担与日俱增,很难融入社会,易造成严重心理问题,甚至还派生出不良家风。

QQ图片20200903210501.png

(三)缺少社会关爱。这类单亲家庭由于经济条件不好,又缺乏劳动力,家庭主要成员与外界来往很少,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交流障碍,与社会有隔阂。1、自身因素。没有勇气和信心参与街坊邻里、亲戚朋友的家庭活动,更难融入社会。2、外界因素。经常遭到周围人的白眼和歧视,有的就算在表面上给予单亲家庭表演似的迎合,内心深处也是不屑一顾、等闲视之。3、不利后果。一是很难融入周围环境。在这样的特定环境和十分被的动家庭处境中,他们十分渴望沟通交流,渴望融入社会,很想被周围的人理解尊重。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也想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可,想和千千万万的平常家庭一样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并得到相应回报。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愿望也难以满足。家庭环境的不理想与周围社会氛围的格格不入,再加之整个家庭万马齐喑般的悲哀与压抑,他们面对纷繁复杂、五彩斑斓的社会,不但想主动退避三舍,而且就连生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了,更不消说建设家庭、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了,因为保持乐观向上、奋发有为的积极进取心态都消失殆尽了。二是负面影响深远。这是周围的环境所致,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有时会让人感到绝望和窒息。说白了,就是周围环境和社会对单亲家庭有意或无意的孤立。这无疑对单亲家庭和每个成员都会产生致命的打击。由此带来的失落、悲观、绝望,甚至痛苦、厌世、轻生,以及妄自菲薄、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等一系列负面效应就甚嚣尘上了。此时此刻,事关单亲家庭生死攸关的前途命运,挽救一个单亲家庭和他们当中的成员,对家庭和每个成员乃至整个社会,意义特别重大,影响十分深远。2020年7月29日晚,在四川自贡市贡井区贡山1号小区发生了一起悲剧,就是一名单亲家庭中的16岁少年因中考成绩不好,与其母发生争吵,思想压力过大,从8楼跳下自杀。这无疑对社会对家庭对父母都敲响了警钟,提醒大家如何正确教育引导孩子,应该怎样善待呵护生命。

QQ图片20200903210625.png

二、解决贫困单亲家庭系列困难的重大意义

(一)践行新时代发展理念。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帮扶关爱弱势群体。单亲家庭是一个特殊群体,是特定历史背景和特定环境下的特殊产物。在深度藏区,他们同样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只要把他们的贫困问题解决了,当地的贫困帽子也就摘了,因为他们在本村本社应该是条件最差和各方面情况最具体的了。要劳动力没劳动力,要产业没产业,除了几个家庭人口以外,几乎是一无所有。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人民充分享受党的各项优惠政策,分享脱贫攻坚事业带来的各项红利。本着对每一个困难家庭和成员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在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不漏一户、不漏一人,要让每个贫困人员都过上幸福美好殷实的小康生活,切实做到“两不愁三保障”,解决他们的具体困难,免除后顾之忧。

QQ图片20200903210657.png

(二)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动发展和更好建设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当然也包括扶贫事业。要让包括单亲家庭在内的所有贫困户一起脱贫奔康,形成好风气,养成好习惯,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实现均衡发展,走共同富裕之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让每个困难家庭和成员都能实现自己心中的“中国梦”;让每个社会成员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舞台,都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党和政府要创造各种条件,充分满足他们的就学就业愿望,实现他们的脱贫理想,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贡献,为脱贫事业尽心尽力、添砖加瓦。要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打通扶贫路上的“最后一公里”。这既是党和政府的郑重承诺,也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体现。  

QQ图片20200903210721.png

(三)实现藏区社会长治久安的需要。在藏区首当其冲的三大任务是“民生、稳定、发展”,民生和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基础。只有解决了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问题,才能保持社会持续稳定,才能创造良好营商环境;有了良好法治秩序和稳定社会环境,经济社会及各项事业才能健康有序发展,才能达到预期目标。由于藏区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民间风俗习惯以及许多陈腐落后观念根深蒂固,导致单亲家庭较多。“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每个家庭都有不同情况和具体问题,这些家庭都是贫困户,他们的贫困程度远远超过了一般贫困户。孩子上学、住房、医疗、基本生活和生存环境条件的改善等等,都需要政府的倾情帮扶。解决了他们的具体困难,就消除了许多深层次的安全隐患,化解了诸多社会矛盾,当地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更有保障。

(四)是阻断代际贫困的需要。1、谋全局、利长远。提高认识、主动作为,高瞻远瞩、通盘谋划,正确处理现实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要充分认识到帮扶单亲家庭的重大社会责任和深远历史意义,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帮扶一个单亲家庭,不仅仅帮扶的是一个家庭,它所产生的社会积极效应会起到连锁辐射作用,会影响一片、感化一片、教育一片,充分彰显党和政府扶贫济困、帮助弱势群体共同成长进步、共同脱贫奔康的意志和决心,彰显脱贫攻坚事业的强大生命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2、找根本、抓眼前。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要统筹兼顾,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要重点抓好家庭子女的教育培养,让他们紧随时代步伐,更好融入社会,走出愚昧,摆脱贫困,择机就业,走出一条全新人生之路,带领全家人脱贫奔康,实现脱贫致富的初衷。从源头上寻找家庭经济持续发展动力,为家庭新生代提供发展动力和源泉,彻底阻断代际贫困。

QQ图片20200903210745.png

三、建立常态化帮扶机制,走健康持续扶贫发展道路

(一)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突出问题。主要以单亲家庭的生活现状为突破口,抓住事关他们切身利益的“衣食住行”这个牛鼻子紧紧不放,解决突出矛盾和具体困难。把他们的冷暖安危常放心间,他们的急难险重、忧患困苦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和头等大事。要切实树牢为民服务意识,提高为民服务本领,把为民担当的责任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放在心上。必须做好统筹安排和精心谋划,把每一项工作都抓实抓细抓出成效,不断满足单亲家庭等弱势群体对美好生活的精神向往和物质需要,不断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切实解决住房安全问题。要彻底改变单亲家庭贫困落后面貌,让他们形成好风气、养成好习惯、过上好日子,首先从居住入手,让他们住上心仪的好房子,让他们住上宽敞舒适、性能良好、安全可靠的房子,在此基础上实现其他“三好”。

2、抓住大病救助和医疗保障这个关键。一是动员单亲家庭全员参与新农合医疗保险,切实保障基本医疗需要。二是积极开展大病救助,动员社会综合力量积极参与,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道救助精神,帮助单亲家庭和患者度过难关。三是用活用好各项国家医疗保障和救助政策,采取报销医疗费用和政府支援救助相结合的措施,切实减轻单亲家庭经济压力,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3、协调解决孩子上学难和平等享受优质教育的问题。一是切实解决子女就近平等接受教育的问题,让单亲家庭子女能读上书、读好书,接受优质教育,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之人,能顺利就业和找到理想工作。让教育改变家庭命运,让教育成就孩子未来,彻底改变家庭贫困落后面貌。二是把单亲家庭孩子培养成才,获得一技之长,成为社会所需,在社会有立足之地,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能成为社会的累赘和经常制造麻烦添堵的反面典型。这关系到单亲家庭的整个未来。当地政府和基层自治组织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利用各种优惠帮扶政策,切实解决他们的学费生活费等资金缺乏难题;积极帮助联系就读学校,让其择优就近上学。让政府、社会、家庭关注学校教育,积极配合学校加强单亲家庭孩子政治思想教育,塑造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培养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在潜意识中培育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孩子从小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他们立足社会、融入社会,并且能回馈社会,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和生存之道,对家庭对社会作出应有贡献。只有通过孩子的教育培养,才能让孩子将来成为家庭的中流砥柱,担当起家庭和社会责任,才能让单亲家庭浴火重生、改头换面,走出循环贫穷的死胡同,也才能彻底解决代际贫困问题。

4、从根本上解决人畜饮水难问题。乡镇政府、村社组织和结对帮扶干部要正确充分运用帮扶政策,妥善协调,合理分配专项资金,搞好相关对接,调动人力物力,积极推进工程进度,落实工程质量监管事项,建成便民利民的优质水利工程,确保单亲家庭人畜饮水能持续供给、安全有保障。

5、落实单亲家庭孩子户口不好上的问题。据调查,单亲家庭孩子的户口办理一直以来颇受社会高度关注。因为有的是非婚生育,有的是离异家庭,有的是外市外省随父随母带来,各种情况都有,比较复杂。导致孩子入学困难、考试不好办理报名手续。更重要的是,因为孩子是没有上户的“黑人口”,党和政府的许多优惠政策享受不到,许多应有的权利被取消,导致直接成为脱贫奔康中的栓塞。小则影响个人和家庭的前途命运,制约家庭经济的发展,大则影响局部地区的脱贫攻坚事业进程。为此,相关部门要搞好统筹协调,本着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执政理念,消除一切人为因素和狭隘偏见,调整理顺地方土政策体系,作好有关部门之间的相互衔接。特事特办、急事快办,积极主动登门办理,依法依规解决单亲家庭孩子上户难问题,让孩子能够就近顺利上学。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和心头之痛,让他们孩子与普通家庭孩子一样,平等享受党和政府赐予的教育红利。

6、解决偏远地区出行难问题。这在深度贫困地区是个通病,不仅是单亲家庭所面临的困难,而且也事关整村整社所有农牧民。一是加大偏远村社交通建设力度,打通乡村最后一公里,让所有村社都有基本公路和连户路,保持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满足村民生产生活、发展产业、基础建设、产品贸易等日常基本需要。二是要对现有农村公路提档升级,进行扩建改造。对所有道路进行路面硬化,对宽度不达标的进行路面加宽,对设计不合格的道路进行重新规划设计,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档次,以满足广大村民生产生活和安全出行的需要,让单亲家庭和其他村民能分享到脱贫攻坚事业带给他们的更多更好红利。

7、解决家庭劳动力缺乏问题。一是就近就地组建村民长期帮扶志愿队。远亲不如近邻,可以由村社干部牵头,建立一个由若干村民组成的志愿者协会,做到召之即来、随喊随到,对缺乏劳动力的单亲家庭实行紧急情况下的援救和常态化帮助。二是组建乡镇村社党员干部临时帮扶队。帮助缺乏劳动力单亲家庭解燃眉之急,抢种抢收、干家务活、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照顾老弱病残家庭成员,帮助他们度过农忙季节和最艰难的时光。

8、关注单亲家庭思想动态,积极主动帮助做好心理疏导和压力排解。一是排解外部压力。加强关于妇女儿童老人合法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消除社会上对单亲家庭及成员的歧视偏见和种种不平等对待,让他们依法享有各项权利,活得尊严满满、自信十足。二是作好单亲家庭自身心理疏导。要组建心理疏导专业队伍,对单亲家庭进行定期心理咨询、安抚慰问。了解他们所思所想、所愿所盼,准确掌握其思想动态。引导他们自强自立、自尊自爱,重拾做人做事和生活信心,坚决防止走极端和思想滑坡而妄自菲薄、自甘堕落、自暴自弃;加强自我改造,提升思想认识,转变人生态度;充分认识自我、展现自我,开发自我潜力,发现自身优点,打造自身品牌;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树立劳动改变一切的理念,用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走出人生低洼和误区。

9、建好常态化帮扶机制,创造帮扶源头,增强持续帮扶后劲。建强和优化劳务合作信息平台,时刻关注外界各大企业劳务需求信息。对有一技之长的单亲家庭人员,与相关企业单位及时搞好对接,输送优质劳动技能人才,为单亲家庭创造经济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一户一策、因人而异,精准研判、精准帮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家庭副业,做强做大传统产业。也可根据各户实际情况,各自做好家庭经济发展规划,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

10、扶贫先扶志,确立奋斗目标。培养致富明白人和科技带头人,起好家庭引领示范作用。归根结蒂,就是要激发家庭活力,培养家庭实用技术人才,培养家庭致富明白人,培养具有创新理念和善于当家理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家庭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和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创造性,敢想敢干、善拼善闯,善于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中捕捉机遇,寻求发展机会,从而振兴家庭经济,走向文明富裕之路;树立勤劳致富意识,充分发挥家庭成员的各自创造潜力,各尽所能,各展其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认识“相互补台就会好戏连台,相互拆台大家都会垮台”的深刻寓意。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发家致富,家庭发展就会有无限光明前景,脱贫奔康就会指日可待;树立合法致富意识,作为单亲家庭成员要“守法治、明事理、懂规矩、听诤言、知大义、保底线”。自觉遵规守法,树牢法治底线思维,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良好法治习惯。让所有家庭经济、致富产业都在法治轨道内运行,坚定不移走勤劳致富、依法致富道路。志向与选择对人的一生很重要。辽宁锦州的蔡伟高中毕业一直在外打工为生,他偏爱古文字专业并有相当造诣。经教育部特批,2009年蔡伟被复旦大学古文字专家裘锡圭教授破格录取为博士研究生。经过六年苦读,蔡伟博士毕业在贵州安顺学院做了一名教师,完成了人生命运的逆袭。

11、扶贫先扶智,阻断代际贫困。一是用好国家拨付的每一分教育扶贫资金,建好当地幼儿园和中小学。办好当地教育,坚持从娃娃抓起,不能让边远藏区教育事业输在了起跑线上,扎扎实实抓好教育起步一公里的质量。四川阿坝州松潘县有这样一个单亲家庭女主人马佳悦,在县纪委的倾力帮扶下,为马佳悦制定了精准脱贫方案,还为三名子女申请了教育扶贫资金,让马佳悦家庭不仅走上了脱贫奔康之路,而且三名子女也先后顺利进入了江西财经大学、西南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学习并顺利就业,实现了家庭由一穷二白到脱贫致富的华丽转身。二是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优化培养模式。结合藏区人才培养规划,采取灵活多样的“引才、育才、用才、爱才、留才”的一体化用人管理模式,以开明的政策、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胸怀招贤纳士、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利用国家和省州县对藏区人才使用的倾斜政策,培养和引进一批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积极肯干的高精尖人才,注重特色人才、本土人才、急需人才的结合培养和有效使用,让那些留得住、用得上、有一技之长的人才长期扎根藏区,奉献他们的青春和才华,为地方发展注入强劲活力,边远藏区经济发达、事业振兴就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2、关心单亲家庭中的留守儿童。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从心理上筑牢思想安全防线;做好人文关爱和思想疏导,关注他们心理健康,进行一对一沟通交流,做好后续心理安抚工作;建立单亲家庭留守儿童长效帮扶档案,实行一人一策的对点帮扶和精准帮扶;从生活、学习、家庭等不同角度进行指导帮扶。帮助解决其具体困难和问题,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社区、学校、村社、街道等集体组织的关爱和温暖。为单亲家庭孩子从源头上创造一个健康温馨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安安静静学习、开开心心生活,为将来成为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之才提供必要条件。甘孜州中级人民法院党组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教育,十分关心留守儿童学习生活。2019年8月以来,州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付宝曾多次到州儿童福利院和理塘县各乡村幼儿园看望慰问孤儿和留守儿童,并向他们送去了学习生活用品。嘱咐他们一定要懂得感恩、好好学习,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二)积极鼓励引导,厚植先进理念。

1、走出去,引进来。建立提能培训规划机制,由政府统筹安排单亲家庭有能力条件学习的成员组团定期到经济发达地区和农业园区参观学习、走访交流,借鉴先进理念,学习先进办法经验,学习相关实用技术。

2、建好农牧民培训学校。弘扬本土文化,夯实民族文化根基,培育民族自信;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移风易俗,转变理念,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脱离幻想和虚无主义,树立勤劳致富思想,培育勤俭持家理念;向封建陈腐思想挑战,彻底告别落后愚昧;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产业发展上来,把精力集中到经济建设上来,把心思花在学技术和出门务工赚钱增加家庭收入上来;把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路线传递到千家万户,让每家每户都有一个政策明白人,能运用党和国家的各项致富政策抛砖引玉、投石问路,用活用好相关致富政策,为自己寻得发家致富的更多机会,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就业致富途径;以案说法,宣讲典型案例,让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形成尊法守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习惯;开办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班,解决种养殖技术难题,培养技术带头人,让每家每户都有一个掌握一门专业技能的人,从而助推乡村产业健康发展。

3、转变婚育观念。强化自我解禁意识,树立自我发展理念。坚决摒弃多子多福的错误思想,不要让封建传统思想成为套在自己身上的桎楛。只有用先进的思想理念才能化解命运的噩梦,才能摆脱痛苦沉沦,走向幸福新生,迈进有意义的人生价值之门。只有思想包袱放下了、自身发展了,才有信心和底气迎接任何艰难困苦,才有智慧和毅力战胜愚昧落后,铲除思想贫穷的土壤,播种致富基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物质上的贫乏问题。

4、畅通单亲家庭与社会无缝对接的渠道。一是培养他们与社会的沟通接轨意识,创造良好氛围,加强人文关爱,优化关爱和帮扶体制机制,彻底消除不平等不合理的种种排斥和歧视,从源头上消除各种交流障碍,让他们自信而平等地融入社会,大胆踊跃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展现他们积极阳光的一面。二是建立长效跟踪帮扶机制,切实帮助单亲家庭成员解决就业难问题。通过就业前的技能培训,让其学习一技之长,提升就业能力;与外地企业联系,拓宽就业渠道,搞好劳务输出;争取政府大力支持,与本土实力企业开展全面合作,让单亲家庭成员择优就近务工,增加家庭收入。

5、在单亲家庭中大力开展感恩教育。一是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讲清讲透国家帮扶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充分享受贫困单亲家庭户应有权利。二是要切实履行公民义务。积极号召单亲家庭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教育单亲家庭转变落后理念,改造三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等不靠,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树立勤劳致富的发展思想和一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理念,要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要用勤劳智慧开拓美好未来。

(三)做好科学规划,建立常态机制。一是强基础、利长远。做大做强家庭副业和传统产业,培育家庭经济收入持续增长动力源,让单亲家庭有稳定收入。二是解决好单亲家庭现实具体问题。急他们之所急,想他们之所想,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做好短期帮扶,为彻底脱贫致富和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三是制定和完善好中长期规划,确定好帮扶人。实行一户一策,定好规划,立足当前,面向长远,结合实际,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注重实际效果转化;要完善帮扶的连续性,帮扶人离任时要及时传递好手中的接力棒,让单亲家庭的帮扶力量后继有人、源源不断;初心不变,蓝图不改,一茬接着一茬干,让扶贫的火炬永远接续传递,让帮扶计划能够长期落地落实,达到预期效果,满足单亲家庭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付宝  彭涛  侯亮  曹新松


责任编辑:刘华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