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线审计,在监督治理管控能效的“细、全”上预判风险。在审计之初,通过现场询问、审核、观察等方式,从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入手,结合被审计单位的职能职责,全面关注被审计单位制度制定、措施实施和程序执行等,深入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关键环节中,查找漏洞和薄弱环节,测定风险点和风险度。2023年1季度,已完成1个单位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情况审计,发现内控制度建立不健全、风险防控不够到位等问题6类16个,涉及问题金额80.14万元。
2.依法依规,在构建风险防范体系的“严、实”上审计支招。在审计过程中,针对风险防控方面存在的管理漏洞、薄弱环节以及决策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依法依纪建议相关部门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于因体制机制或客观因素造成的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提出了审计建议20余条,建立《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大经济事项决策规定实施办法(试行)》《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开区分局关于加强国有建设用地供后监督工作的通知》等规章制度5个,及时预警和防范不良苗头和问题倾向发生,把重大风险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
3.强化跟踪,在督导问题整改落实的“质、效”上体现价值。在审计之后,强化跟踪督导审计反馈问题的整改,实行“问题台账”与“整改清单”对账销号的动态管理,收集整理问题整改情况,确保每个问题都能按照“见人见事见物、见文件见制度见成效”的标准整改到位,切实提升问题整改的质效。今年以来,审计查出问题30余个,针对性建立整改工作方案和整改措施21个,督促被审计单位建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3个、批评教育干部2人。审计问题整改率达90%以上,有效地堵塞了制度和管理漏洞。(胡静、涂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