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阅”享游戏,与儿童共成长——武胜县城南幼儿园开展阅读分享活动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4-10 15:18:24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而阅读则是了解人生、

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径。

为积极推进“安吉游戏”园本化实践,提倡幼儿自主游戏、真游戏活动,武胜县城南幼儿园近期从规划培训、教研沙龙、陪伴赋能、园本教研”等方面着手,精准指导教师发现了不起的儿童,实现师幼共成长。让大家悟到了安吉教师的“陪伴式”教育:持续观察儿童,不断反思自己,理解儿童每个行动的原因,发现儿童的精彩过程,支持儿童的发展。

QQ图片20230410151849.png

共读 共享 共成长

《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由安吉幼教人程学琴主编,是一本记述安吉幼教发展历程、阐述安吉幼儿园课程框架、记载安吉游戏实践案例的书;是一本对我国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理念落实的经验蓝本。本书共有四个章节:理念;材料、环境和时间;放手、观察与发现;家长工作。书中运用大量安吉幼儿园珍贵的游戏案例、教研问题,还原教师在放手游戏过程中的做法、转变与收获,回应读者在实践中的典型困惑。生动、立体地展现了安吉幼教从游戏走向课程的实践探索过程,以及不断建设和完善的课程建设路径。对幼儿园课程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都有较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QQ图片20230410151911.png

读书时刻,读的是作者的智慧。读书时刻,收获的是心灵的宁静。在活动中,老师们以年级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积极分享《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的读后心得。

★放手让儿童游戏,教师的观察与发现儿童游戏时,要“闭住嘴,管住手”,最大限度的放手,最小程度的介入。

★关键词:爱 冒险 喜悦 投入 反思。

★教师一天的教学工作:一是观察——发现儿童的发现;二是倾听——记录儿童的记录;三是对话——个别对话和集体对话。

★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孩子,蹲下来聆听他们的心声,读懂他们的心灵,相信他们的能力,与他们一起游戏,共渡美好时光。

QQ图片20230410151932.png

学习在路上,读书正当时!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通过我们反复的阅读、不断地研讨,从理念上更新、从行动上跟进,把“真游戏”还给儿童,期待安吉游戏精神在我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更多的孩子享受游戏的快乐,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走进游戏 共同成长

教师们立足于幼儿真实的游戏,运用视频、照片记录、文字解读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孩子们在游戏时的语言、行为以及老师在孩子们游戏过程中的观察、回应、支持和思考。在精彩的案例分享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真游戏”,感受到孩子们在游戏中探索、发现、冒险,收获的成功与喜悦。

《从不会到会》 小二班 李海燕老师

从不会到会,幼儿的游戏还在继续,我们的观察也在继续,每个幼儿都是天生的创造家,放手游戏,让孩子在勇敢探索和尝试中不断成长。

QQ图片20230410151948.png

《个案分析》 中二班 史协华老师

创造是幼儿的本能,在区域游戏的积木区,幼儿充分发挥空间思维。在瑞瑞与积木的“对话”中,他和同伴探索搭建、动手动脑,让实践与猜想碰撞出新的火花。从最初的自己玩,到接下来的和小朋友一起玩的进阶之路,瑞瑞总是乐此不疲的专注于思考——发现——实践——验证,游戏的难度也在不断地增加。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瑞瑞变得更加果断自信,勇于尝试,敢于试错,这就是游戏的持续性带给他的成长。

QQ图片20230410152011.png

《安吉箱的故事》 大二班 谭苗老师

通过这几次游戏的实践与探索,我感受到在安吉游戏理念下我们与孩子们的共同成长。作为游戏的观察者及时的发现问题、改善问题。

在整个探索安吉箱之旅过程中,材料的不断丰富是支持孩子的一种策略。第一次孩子的游戏比较拘束,就仅在安吉箱里玩,但是也探索出很多有趣的游戏。同时在部分孩子没有兴趣后进行二次游戏时引导幼儿将梯子和平衡木放在一起,孩子们自觉的去使用这些材料。也是为了更大程度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在第三次游戏时,孩子们对于安吉箱越来越熟悉,不管是游戏还是表征都变得更加的精彩。

QQ图片20230410152025.png

《游戏中的喜悦》 大六班 陈蔚老师

在放手后的游戏场上,教师发现到处都能看到儿童充满喜悦、深度投入的状态。

这种状态来自于游戏中自由放松的氛围,来自于儿童享受自我创造、对自我挑战成功后的成就感,来自于可以全身心投入游戏的安心与笃定。儿童每天生活在喜悦幸福的状态中,深深地爱着游戏。

QQ图片20230410152046.png

最后教学负责人针对教师游戏案例进行了总结,肯定教师观察幼儿、理解幼儿行为的能力,鼓励老师们要加强自身学习,促进幼儿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

通过游戏案例分享活动,我们看到了孩子的进步,也看到了教师的成长。

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儿童都是有能力的主动学习者,要做到退后、退后、再退后,等待幼儿成长、陪伴幼儿成长;同时抓实“真”:儿童“真游戏”“真学习”“真发展”,教师“真教研”“真反思”“真发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分享—交流—研讨—提升,我们一直在路上……


责任编辑:陈九林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