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情洒杏园满红紫•同与桃李笑春风 ——武胜县沿口小学校开展2023年“三八”妇女节庆祝活动

来源: 作者:龚颖 张川 发布时间:2023-03-10 21:20:18

这一片土地

是师生成长的摇篮

是孕育希望的园地

是厚植人才的沃土

是凝心聚力的家园

这一群人儿

是负重前行建功业的标兵

是敬业奉献竞风流的表率

是执著理想勇攀登的榜样

是铅华洗尽传家风的模范

为凝心聚力,不断提升教职工精神格局,增强获得感、认同感、归宿感和幸福感,不断展示女教职工昂扬向上、积极奋进的精神风貌。3月8日,武胜县沿口小学工会组织教职工举行了“情洒杏园满红紫•同与桃李笑春风”为主题的“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庆祝活动。让全体教职工身处团结、和谐、快乐、温馨的氛围,让女职工过一个难忘而有意义的节日。

一、莘莘学子送祝福,桃李芬芳润心田

莘莘学子意,浓浓师生情。为了表达对全校女教师节日的祝福,一大早,学校博雅礼仪队可爱的少年就整齐排列在校门口,为女老师们献上一个个五彩斑斓的气球,送上一句句真诚地祝福。孩子们将一颗颗炽热的感恩之心,化作最灿烂的笑容,最真挚的祝愿,和着三月的暖风,沁润在沿小女老师们的心田。课余间、教室里,孩子们或自发制作贺卡,编制小花,或通过朗朗书声、或在黑板写上一句话语、或齐声问候表达对老师的祝福,老师们既惊喜又欣慰,满满的感动和成就感。

QQ图片20230310212149.png

二、沿小男儿齐上阵,各显身手献厨艺

QQ图片20230310212335.png

沿小的“博爱”情怀洒满校园,彼此相依、互相帮助,在分享爱、传递爱的过程中共同成长。今日,男教师们化身手艺精巧的厨师,为女同事们带来精彩的“厨艺秀”。他们精选食材,将爱心传递;握紧厨刀,将美好刻画;精心摆盘,将佳肴盛放;用劲翻炒,将幸福出炉。午间休息时,男教师们整齐列队,呈现了油炸、烧烤、水煮、甜品、凉拌五大系列,分别起名“香珍坊”“爱的甜甜圈”“炙热的心”“芙蓉轩”“转角遇到爱”五大菜系,每个组还给自己菜品取了别致的名字。如:香口酥、涅磐红、老牛吃嫩草、“俏丫丫”等30多道新颖别致菜品。展示现场,一盘盘精美的菜肴好似艺术品,男教师们用劳动和心血充分展示出他们当好沿小男主人的责任担当。女老师们洋溢着满满的幸福,随着男教师的出场欢呼雀跃,表达内心的愉快,大家惬意地品尝着各种美食,欢笑着、赞扬着、享受着。席间,沿口督导区主任彭志鹏代表督导区为沿小女教师送来了鲜花,表达祝福,将活动氛围推向了高潮。

QQ图片20230310212236.png

三、凝心聚力展风采,巾帼巧手秀才艺

“铿锵玫瑰育英才,飒爽巾帼展风采”。欢乐的气息伴随着春风愈加高涨。品尝完美食,女教师们欢聚在会议室,展示巾帼别样风采。姜海鸿老师热情洋溢的开场互动舞,一曲《铿锵玫瑰》点燃了现场的热情,拉开了序幕:温柔婉转的诗朗诵、动人的小合唱、挥洒青春的魅力的现代舞、器乐合奏、古筝和太极拳表演等等,铿锵玫瑰,朵朵绽放。

“不让须眉争志气,巾帼撑起半边天。”在沿小,她们是讲台上最炫耀的明星,她们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她们辛勤耕耘,把智慧和热情贡献给了学校,她们默默奉献,把全部爱心都献给了学生;她们以自己的辛劳和汗水展示了巾帼英雄的迷人风采,用勤奋工作和突出成绩证明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这特殊的日子里,学校表扬了一批优秀的“巾帼建功标兵”“敬业奉献标兵”“孝老爱亲标兵”“和谐家庭标兵”,让老师们成就感、获得感倍增。

QQ图片20230310212311.png

“婀娜妩媚秀娇颜,胜似桃花艳丽鲜”。汤娟老师为女老师们讲解花艺基础知识。接下来,她们跟随汤老师,去叶片、剪花刺、构框架、选花材、配颜色,凭借自己的巧手,把手中原本普通的花草通过修饰、搭配、创新、组合,变成了色彩斑斓、独具一格的花艺作品,并把这些美丽的花艺作品当作礼物回馈、赠送给辛劳一天的男同事们。真是“沿小一家亲,无处不暖心!”

四、浓浓关切传家风,浅语幽幽寄亲情

大家牵小家,幸福你我她。活动中,惊喜不断,女老师们还收到了子女、老公、父母的爱的表达与祝福。有的是儿女的感恩祝福,有的是老公的温情关爱,有的是家属的衷心感谢,有的是父母浓浓的思念,有的是一封家书道不尽的真情,有的是现场表达真心……这一切深情的问候,让老师们深深感受到家的温暖、爱的温馨,爱与被爱都是这人间值得,一往而深,许多老师情不自禁流下激动、幸福的泪水。

爱像一条长河,泛起温存的涟漪。此次“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庆祝活动,使全体教师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增强了凝聚力,增进了教师之间的友谊,丰富了老师们的文化生活。更让女教师们学会了权衡工作与家庭,既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意识,也明白优良家风铸就事业辉煌的道理。愿沿小女教师们逐梦飞翔,竞绽芳华,灿若阳光,熠熠生辉,在流金岁月里灿烂芬芳!愿沿小大家庭更加和谐美好!(龚颖 张川)

责任编辑:陈九林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