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安区北辰街道湖滨路社区以“五社联动”为载体,以打造“幸福湖滨路”为目标,整合辖区资源,让辖区单位、企业、小区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开展共驻共建,形成多元共治的治理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社区先后荣获“全国防震减灾示范社区”、“四川省十佳志愿服务社区”、“广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在基层治理工作中,湖滨路社区建立完善社区、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机制,以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密切配合、稳步推进为原则,实现五大主体之间相互联动、共同合作,激励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大局。
创新党建引领,打造和谐社区。社区党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幸福湖滨路·和谐千万家”为发展理念。积极探索“1+3+N”的区域化大党委治理模式,以致力打造美丽湖滨、魅力湖滨、志愿湖滨、和谐湖滨、幸福湖滨为路径,开展城市基层治理。近年来,让党员进入业主委员会覆盖率达100%,交叉任职,建立“小区网格党支部+小区业主(自治管理)委员会(促成建立红色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联动的治理格局,形成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有事共商、有困共帮的共建共治共享小区治理模式。社区成立了9支志愿服务队,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加强对居民的宣传教育,以“我在你身边,你在我心中”为服务宗旨,亮明身份,践行承诺,参与小区治理。联合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举办“与党同心·与民同行”主题大型公益义诊活动,把医疗服务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将党的温暖送到群众身边。
聚焦自治管理,形成共建共治。湖滨路社区五星街六号小区修建于1997年,共有四幢四个单元,48户,党员8人,该小区无物业,现为自治管理小区。一是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社区按照小区治理党建引领构架,建立“小区网格党支部+小区业主委员会+自治管理组织”联动的治理格局,形成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有事共商、有困共帮的共建共治共享小区治理模式,将党员选进业主委员会,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将社区党员和在职党员在小区公示栏内量身份,晒承诺。二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小区内投放公益广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文化、楼道文化,让小区居民通过耳染目濡的方式提高自身素质,积极融入社区,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三是完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体系。完善老旧小区管理制度,小区的人防技防物防等自治管理的经费每年每户分摊。与此同时,社区志愿者和社会组织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联合小区党组织组织小区居民定期开展环境卫生、邻里互助等志愿服务活动。
通过一系列的治理,小区秩序混乱的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居民对社区文化的认同感,幸福感,获得感得到提升。五星街六号小区从一个无党支部、无业委会、无物业的三无小区,转变为小区多元共治、事务共办、资源共享、阵地共用的“幸福家园”,是湖滨路社区开展“五社联动”积极探索基层治理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的成效之一。
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活品质。远图学府小区位于建华路40号,共有3栋526户。该小区于2019年初开始入住,目前入住400余户,小区党支部成立于2020年,支部现有党员16人。由于该小区属新建小区,但修建时未规划设置电瓶车充电桩,后来物业规划将电瓶车充电桩设置在电梯口,小区业主意见大,阻止施工,要求重新规划在地下停车场,实现人车分流。加之小区业主大多数来农村,思想素质参差不齐,存在损坏公物,乱扔垃圾的现象。个别在此居住的党员不愿意表明身份,表率作用不强,党组织在小区治理体系中的角色弱化、虚化和边缘化,一些党员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
针对存在的问题, 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委积极协调,通过召开多部门联席会议,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在地下车库安装电瓶车充电桩,化解了主要矛盾。与此同时,社区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消防救援大队利用每月的红色星期五到小区进行消杀,并给业主讲解防火和高层逃生知识。社会组织的参与,居民参与小区事务积极性较高,邻里和谐,幸福感、认同感明显增强。
下一步,社区将以“五社联动”为纽带,进一步整合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公益慈善等资源,培育好社区志愿者队伍,以专业社工服务为支撑,打响“幸福湖滨路·和谐千万家”工作品牌,把“一老一小”事业作为暖民心的政治工程、解民忧的民生工程、增民利的发展工程,努力实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同时,依托“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的专业化联动队伍,强化社会慈善机构的助推作用,以推动实现党建引领下的机制共建、小区共治、幸福共享,全面构建党建引领下的居民生活共同体、基层治理新格局,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王忠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