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有效治理非法中介 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泸州公安交警开展交管业务窗口非法中介集中整治成效明显

来源:泸州公安交警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2-04 13:26:31

为深入推进公安交管便民利企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泸州公安交警多措并举开展交管业务窗口非法中介集中整治行动,以实际行动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高位统筹部署,掀起强大声势。为有效推动集中整治行动落地落实,交警支队多次向市公安局汇报、争取支持:一是高位部署、专班推进。市公安局成立交警、法制、技侦、网安、经侦、治安、大数据、警务效能监测等警种部门、区(县)局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发《全市公安交管业务窗口非法中介集中整治工作方案》,以强化综合分析研判、开展联合打击非法中介行动、从严整治非法中介扰民、强化疏堵结合综合治理、严格规范窗口办事秩序、全面规范社会服务网点、强化宣传提示警示“七大措施”为抓手,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有效形成工作合力。并将非法中介整治工作纳入全市公安机关情报破案比武竞赛,着力提升工作质效。二是夯实支撑、借鉴经验。法制部门牵头梳理打击非法中介相关法律依据,用足用好法律手段,推动解决打击处理非法中介取证难、处理难的实际问题。组织相关警种业务骨干前往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考察学习借鉴当地治理非法中介先进经验做法,保障集中整治顺利进行。交警支队抽调交管、法制骨干成立非法中介治理专班,全力推进各项措施落实,确保整治取得实效。三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对外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非法中介治理的通告》,公布社会监督举报电话;在支(大)队院内及周边、登记服务站、检验机构等场所摆放宣传展板20余块、悬挂横幅9条、发放手册1000份,通过酒城交警“双微平台”、电视广播等媒体媒介加大曝光,全力营造非法中介严打严管氛围。

坚持打防结合,形成全面震慑。集中整治期间,交警支队多措并举,重拳严厉打击非法中介:一是强化多警种联合专业打击。充分发挥刑侦、治安、派出所等警种打击“专业队”的作用,由交警支队牵头,多警种联动开展统一整治行动,匹配“大技网”最小作战单位,实施精准打击。目前正在立案侦查9起,已移交派出所处理8人、行政拘留4人。二是健全完善防控三级机制。在车管大厅内,充分发挥咨询导办台的作用,提供咨询、查询、导办、预审核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优化工作流程,提升群众办事体验;在车管大厅外,安排业务优、形象佳的工作人员佩戴醒目标识主动上前服务,避免群众因业务不熟到处询问,被非法中介蒙骗;在交警支队院内外,每日由值日民警带领物业保安驾车巡逻,发现聚拢打堆、拦车揽客情形,立即制止、驱离并引导群众,形成对非法中介的常态震慑。

优化窗口服务,压缩生存空间。坚持标本兼治、系统治理,不断提高服务质效,做到打击与服务“两手抓、两手硬”:一是深化便民服务。严格落实“放管服”改革各项措施,全面推动“就近办”、“预约办”,全市车管业务网点增至156个,其中30家汽车检测机构开通预约服务,办事时长不断缩短;大力推广“网上办”、“自助办”,加强“交管12123APP”和自助服务设备的应用,2023年网办业务占比提高至47%,有效分流窗口业务;认真兑现“延时办”、“上门办”、“团体代办”等服务承诺,购置电动车接送特殊办事人群,最大限度挤压非法中介生存空间,以优质服务切实打消群众“办事难”的顾虑,不给非法中介留下可乘之机。二是强化科技防范。服务大厅入口安装人脸识别身份认证闸机,使用二代身份证扫描比对进入,每人每日进入业务大厅不得超过五次,对超频率出入大厅的人员自动重点预警。依托车驾管业务监管系统加强日常监管力度,实时巡查窗口办事秩序,开展音视频巡查、业务档案抽查和电话回访,特别是群众反映的非法中介线索,重点关注、跟进核查、督促整改。三是强化内部管理。进一步加强对民辅警的理论教育、警示教育、业务培训,坚持“每月一考”,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引导全警自觉净化“社交圈”,远离“非法中介”侵扰,知警畏、存戒惧、守底线,锤炼过硬本领和作风,坚决杜绝与“非法中介”相互勾结的问题发生。


责任编辑:杨睿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