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强化使命担当,浓抹“三色”让青年培养行稳致远

来源:四川省屏山县人民法院 作者:谢国刚 丁如林 发布时间:2023-03-29 16:59:42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青年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对青年干部培养,努力建设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法院干部队伍是人民法院队伍建设中一项必须长期坚持重要任务。近年来,屏山法院着力红、蓝、绿三色让青年干部培养行稳致远。

1680080412818.jpg

弘扬建党精神,传承“红色”血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知史方爱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了让青年牢记伟大建党精神这28字,屏山法院在2021年在建党100周年之际,采取学党史谈体会、党史演讲比赛、诵读等方式学习党史,并将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这28字对屏山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谢国刚来说是倒背如流,他时不时在各种政治学习会上抽问青年干警,让干警牢记伟大建党精神,把党的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用好本土红色资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参观宜宾赵一曼纪念馆、白花赵一曼故居、南溪朱德故居现场教学、学习屏山徐经邦、凌则之烈士故事,用本土红色资源教育干警充分认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传承红色基因,筑牢政治忠诚。强化党建工作,用好身边典型,发挥引领作用。邀请老干部,老党员讲述艰苦奋斗的故事,让青年干警受感染,发扬优良传统。通过法院先进典型、先锋人物讲故事,干警谈体会方式,用榜样的魅力激发青年的看齐意识,奋斗精神。政治理论学习常抓不懈,坚持每周“青年读书班”制度,强化学习强国平台学习监管,对每日学分低于40分的干警予以点名提醒并对当月末位2名干警予以通报。

1680080442590.jpg

丰满羽翼工程翱翔“蓝色”长空

天空是无比广阔的,要为青年干警提供“飞翔”的空间,施展才华,翱翔“蓝”色长空。平等对待每一名干警,建立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和考评机制,让所有干警均站在同一起跑线。制定《屏山法院“实心干事,科学作为“考评办法》,采用积分、扣分制,将每一项工作任务分解,指定目标方向,用完成积分区分工作成效,避免主观评定优劣,评选出“十佳司法之星”“十佳书记员”等。党总支、工会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党建主题活动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讲述故事等方式,用好“赛马”平台发现各类潜在的优秀人才,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 3名优秀书记员提拔为助理。2022年高质量完成班子换届,配备常务副院长1名,新增班子成员2名,班子平均年龄下降10岁,大胆启用青年干警,40岁以下中干从4人上升到16人,2023年提拔40岁以下青年干警4名(其中3人为女干警);派出5名干警驻村和1名干警援彝,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得到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好评,1名干警交流到镇上担任镇领导干部,畅通人才交流渠道。同时,关爱退居二线老干部,充分发挥师父传帮带作用,引领青年干警在新岗位新作为。

1680080470598.jpg

强化廉洁教育护航“绿色”成长

二十大报告指出,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廉洁自律是保障司法公正的生命线,对新进干警和提拔使用的青年干警开展廉洁教育是屏山法院开展培训的“第一课”。党组书记、院长对新提拔使用的干部一律要任前廉政谈话,对新进的干警无论在编干警还是聘用干警均开展上岗前廉洁教育,从上班第一天开始紧绷廉洁弦。对新任法官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希望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廉洁奉公,依法用权,维护公平正义。充分利用审理的职务犯罪典型案例,组织青年干警观看重大职务犯罪案件,开展警示教育,通过受审犯罪嫌疑人忏悔,让别人的错误不在自己身上出现。干警家属是干警安心工作的坚强后盾,开展关心关爱干警家属活动,发出致干警家属的一封信,邀请家属召开座谈会方式,“弘扬优良家风 筑牢廉政防线”,让家属当好“廉内助理”,堵塞后院防腐漏洞。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