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法院对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被执行人李某实施司法拘留,这也是西区法院2023年首次采取拘留措施,进一步明确突出强制措施保障执行效果的坚定决心。
李某成立公司代理销售啤酒,某商店在李某处预定啤酒,支付货款后,李某未向该商店供应足量货物。2022年11月4日,双方商定:李某限期退还该商店预付的啤酒款34400元;若违约,后续将通过诉讼来解决,则由李某承担该商店因诉讼产生的一切费用。后来,因李某未退还啤酒款,该商店向西区法院提起诉讼。2022年12月7日,法院判决由李某及其名下公司返还某商店啤酒预付款34400元并支付该商店因诉讼产生的律师费3000元。判决生效后,李某仍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2023年1月16日,该商店向西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西区法院立即通过网络查控及现场调查等方式,查询了被执行人李某名下的财产,未发现可供执行财产。随后,执行法官通知李某到法院,责令其填写财产申报表,被执行人仍未提供可供执行财产和可行的履行方案。经过再次查询,执行法官发现李某名下有两个微信账号,2022年12月微信账号流水收入共计25000余元,2023年1月流水收入8000余元,李某对此无言以对,存在虚假申报财产行为。西区法院立即决定依法对被执行人李某采取拘留15日的处罚,并于当日执行。
执行过程中,常常有一部分被执行人向法院申报个人财产时,存在侥幸心理,不如实申报财产。下一步,西区法院将持续用足用好执行强制措施,创新执行方法,通过多方式、多途径,维护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努力推进诚信西区建设。(谢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