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真抓实干保障民生。聚焦民生领域痛点、难点,完善涉民生案件立审执“绿色通道”,2021年以来,审结教育、医疗、就业、养老、育幼、社会保障案件194件。深入贯彻实施民法典,审理涉名誉侵权、网络购物案件6件,依法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审结婚姻家庭继承案件368件,邻里纠纷、物业纠纷案件1462件,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审理劳动争议案件 396件,常态化开展根治欠薪攻坚行动,追回劳动报酬756万余元。加强司法救助,为符合条件的困难当事人发放救助金74万元。
以司法作为兑现民利。切实推进解决执行难,持续加大执行力度,努力把人民群众的胜诉权益兑现为“真金白银”。2021年以来,执行案件受理数和执结数同比分别增长22.61%和21.58%,执行到位金额1.85亿元。加大信用惩戒力度,限制高消费1975人次,罚款14人次,司法拘留6人次,移送涉嫌拒执犯罪2件2人。查询不动产、车辆、股权4060次,查控银行存款、微信、支付宝等2000余人次,通过公安、网格员查找被执行人101人。网拍成交拍品59件,金额6189.14万元。
以有效举措服务民需。坚持人民至上,强化司法为民举措,深化司法为民实践。形成贯通诉服大厅、自助服务、热线、网络、移动端服务、一网通办的智慧诉讼服务新模式,推进诉讼服务全面转型升级。2021年以来,网上立案3066件,审核率100%;跨域立案20件,节约诉讼成本约9.8万余元。12368热线服务群众248人次,现场提供法律辅导4600余人次,窗口立案平均办理时间同比缩短30分钟,让司法更加便利群众、贴近群众。
以务实担当回应民盼。深入推进诉源治理,组织法官“进网格”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纠纷化解端口进一步前移。2021年以来,依托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对467件矛盾纠纷进行预登记、分流,成功化解169件。推进“互联网+”调解,充分运用仁和区“智慧政法”“移动微法院”“人民调解”等信息平台调解案件907件。强化人民法庭“一庭一品”建设,推动法庭职能定位向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转型升级。(郭西林)